摘 要: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的臨床療效,提高患者康復率,本文就顱內靜脈竇血栓臨床診斷、治療方式及效果進行了淺顯的研究和探討。方法:對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和總結。結果:頭痛、嘔吐、癲癇發(fā)作、肢體癱瘓等是顱內靜脈竇血栓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本組患者在接受對癥治療后,共有26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除,剩余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和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顱內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結論:針對出現(xiàn)顱內靜脈竇血栓常見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患者,應及時給予頭部CT和MRI+MRV檢查,抗凝治療和溶栓治療作為顱內靜脈竇血栓臨床治療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顱內靜脈竇血栓;臨床特點;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3.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066-01
顱內靜脈竇血栓作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之一,不僅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和總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間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治療的3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本次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36例患者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期間形成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患者當中,共有男20例、女16例;患者的年齡在23歲至68歲之間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2.4±5.5)歲。
1.2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患者在接受診斷期間,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癲癇發(fā)作、肢體癱瘓、意識不清等等臨床癥狀和體征。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安排患者進行頭部CT檢查、頭部MR檢查等相關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相關項目的檢查結果,確診36例患者均符合顱內竇血栓形成的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針對本組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期間,醫(yī)務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以及相關檢查結果,為患者制定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案。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患者當中,共有22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療,給予患者注射尿激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 44020647) 經靜脈接觸性溶栓治療],藥品的用量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調節(jié)。共有1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給予患者注射肝素(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45512)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將首次注射的劑量控制在3000U至5000U之間,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和控制后,將注射的計量調整至2.5萬U至5萬U/d[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活動所得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因統(tǒng)計
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當中,共有15例患者找不到相關危險因素,占41.67%;共有11例患者有感染史,占30.56%;共有7例患者因分娩后致病,占19.44%;共有3例患者因長期口服避孕藥致病,占8.33%。
2.2 頭部CT檢查結果
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當中,共有11例患者在出現(xiàn)疾病臨床癥狀和體征2d內行CT檢查,陽性檢出率為65%;共有11例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3-15d內行CT檢查,陽性檢出率為100%;共有14例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15d后才進行CT檢查,陽性檢出率為0?;颊咴诔霈F(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后期陽性檢出率明顯低于早期和中期的檢出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頭部MRI檢查結果
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患者當中,共有32例患者進行了頭部MRI+MRV檢查,其中共有9例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2d內進行檢查,陽性檢出率為100%;共有10例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3-15d內進行了相關檢查,陽性檢出率為80%;共有13例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15d后才進行頭部MR檢查,陽性檢出率為30%。
2.4 治療結果
據(jù)統(tǒng)計,本組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在接受相關治療后,頭痛、嘔吐、癲癇發(fā)作、肢體癱瘓、意識不清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除的患者共有26例,剩余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控制;本組的36例顱內靜脈竇血栓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顱內出血等不同形式的并發(fā)癥?;颊咴诮邮芟嚓P治療和護理后,全部康復出院。
3 討論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顱內靜脈竇血栓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腦靜脈系統(tǒng)的血管病因發(fā)生部位病因不同而臨床癥狀各異[4]。據(jù)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感染以及導致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的疾病是引發(fā)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5]。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影響了患者的神功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病情嚴重時,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結合本次研究課題所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筆者發(fā)現(xiàn)頭部CT檢查以及頭部MRI+MRV檢查是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主要診斷方式,檢出率較為理想;同時,患者越早接受檢查,檢查的準確性越高,從而更有利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抗凝治療和溶栓治療作為臨床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療方式,療效顯著,有效地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減輕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于瑤,關艷杰 ,張越秋.低分子肝素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20(25):424-425.
[2] 范一木,李旭東, 王世波, 賈強,馮濤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神經疾病雜志,2013,13(25):316-317.
[3] 楊弘文,楊平生,伍蘇方,劉福波,何春艷,雷安.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2例臨床及影像學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4(31):372-373.
[4] 冀景芳,張寶珍. 65例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學,2009,23(26):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