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治療中游離組織皮瓣移植的修復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游離組織皮瓣移植手術,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與手術治療效果。結果:36例患者接受手術修復后,修復成功率為97.22%;術后有6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7%。經相應對癥治療后,所有患者不良反應均得到有效緩解,術后進行6-12個月隨訪,所有患者面部外觀均滿意。結論:在對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時,游離組織皮瓣移植術可實現(xiàn)良好修復效果,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組織缺損;游離組織皮瓣移植
中圖分類號:R739.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063-01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占比為3%,雖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但因其發(fā)病部位極為特殊,會對患者美觀造成嚴重影響[1],同時會給患者呼吸、語言、吞咽及咀嚼功能造成障礙,對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極為不利影響?,F(xiàn)階段,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主要治療方法仍為手術切除[2],然而手術切除常會致使患者頜面部出現(xiàn)大面積組織缺損現(xiàn)象,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而這一難題可通過缺損組織局部修復加以解決。為探討游離皮瓣移植術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的修復療效進行分析,筆者選取于我院接受游離皮瓣移植術的36例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患者,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及修復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患者年齡為22-76歲,平均為(53.7±4.8)歲;腫瘤直徑為2.3-4.3mm,平均為(3.2±0.7)mm;組織缺損范圍為1cm×2cm-8cm×6cm。所有患者原發(fā)疾病均屬于鱗狀細胞癌,其中頰癌6例,口底癌7例,舌癌19例,下頜牙齦癌4例。TNM分期為6例為T2N0M0,15例為T2N1M0,4例為T2N2aM0,3例為T3N1M0,5例為T3N2bM0,3例為T4N2bM0。行半側口底、舌前1/2切除6例,半側口底、半側舌切除10例,半側口底切除6例,半側下頜骨、半側口底、半側舌切除4例,半側下頜骨、半側口底切除5例,全口底切除4例,一側頰面大部分組織切除1例。
1.2 方法
根據待修補部位與實際大小對皮瓣進行合理選擇,其中,21例患者行舌、頜面與口腔中軟組織缺損再造,取前臂皮瓣加以游離移植。對于6例缺損直徑在3.0cm及以上患者,取背闊肌皮瓣或股前皮瓣進行移植。對于4例下頜部有組織缺損患者,則取腓骨皮瓣進行移植。對于5例口外缺損患者,選前臂皮瓣或股前皮瓣進行移植。根據受區(qū)(即原缺損區(qū)域)位置,取受區(qū)中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頸橫動脈、頸外靜脈、頜外動脈與面前后靜脈為吻合血管,利用顯微鏡加以輔助,對皮瓣和受區(qū)中靜脈、動脈進行直接縫合,或使用改進型732-I型血管吻合器對血管進行端端吻合處理。手術完成后,所有患者均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與阿司匹林常規(guī)治療,同時給予患者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對患者頭部進行72h制動,在術后24h間對皮瓣質地、顏色、腫脹情況及溫度進行觀察,利用多普勒超聲檢測儀對吻合血管中血流情況進行檢測。5-7d后將引流管拔除,1-2周后拆線。
2 結果
在本組36例患者中,吻合靜脈52條,動脈41條;其中,吻合2條靜脈10例,吻合1條靜脈32例;35例患者面部組織缺損修復成功,成功率為97.22%;術后有6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7%。其中血管危象患者2例(5.56%),進行適度血管按摩并加以固定后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均解除,經1個月隨訪發(fā)現(xiàn)皮瓣無異常。2例(5.56%)患者出現(xiàn)局部血腫,給予清創(chuàng)止血后皮瓣良好愈合;2例患者(5.56%)發(fā)生感染,給予相應抗感染治療后,患者均獲得良好恢復。術后進行6-12個月隨訪,所有患者面部外觀均滿意。
3 討論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可導致局部組織缺損現(xiàn)象[3],致使面部功能發(fā)生障礙,會對患者容貌造成破壞。然而若在行手術治療時對手術范圍進行限制,很可能致使面部惡性腫瘤有較高復發(fā)率。在切除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后[4],利用組織皮瓣對缺損組織加以及時修復,對患者外觀與局部功能恢復有重大臨床意義,可促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近年來,游離組織瓣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諸多臨床實踐驗證,游離組織瓣對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時,修復成功率高達95%左右。我院在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時,均采用游離皮瓣移植手術方法,修復成功率為97.22%,這與文獻報道一致。另外,我院在行游離皮瓣移植手術時,根據患者組織缺損大小與具體部位不同,采取不同位置皮瓣進行移植,主要包括背闊肌皮瓣、前臂皮瓣、腓骨皮瓣及股前皮瓣等。其中前臂皮瓣具有操作簡便、皮瓣較薄等優(yōu)點,在喉部、咽部缺損修復中極為適用。經治療,35例患者面部組織缺損修復成功,成功率為97.22%;術后有6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67%。經相應對癥治療后,所有患者不良反應均得到有效緩解,術后進行6-12個月隨訪,所有患者面部外觀均滿意。
總之,在對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時,游離組織皮瓣移植術可實現(xiàn)良好修復效果,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春樹,余蓉,呂虹.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及面動脈逆行皮瓣修復術圍術期手術護理[J].華西醫(yī)學,2010,17(12):2275-2276.
[2]張霞,繆網蘭.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背闊肌帶蒂皮瓣轉移修復術的手術配合[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4):386-387.
[3]焦靜.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胸大肌皮瓣移植術的手術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6):551-552.
[4]黃相道,朱春雷.胸大肌肌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7,21(6):6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