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獲取語言文化知識、了解不同信息、提高語言理解能力以及發(fā)散拓展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學語文測試考核的重點。閱讀是一種積極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過程,能為學生提供一些新的知識。中學語文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側重的是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文章的結構、內容、寫作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理解和分析,這是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綜合運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86
很多學生感到分析理解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文章主旨和深層含義很難準確把握,還有少部分學生遇到閱讀更是步履艱難,不僅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讓他們無法從閱讀中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還可能造成對閱讀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币虼?,要解決這一難題,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方法,把握整篇文章結構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答題技巧等方面多下工夫。對此,在這里筆者向大家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一、消除心學生理障礙
許多學生在文章理解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分析學生現(xiàn)狀,找出合適的閱讀方法,探尋出有效的途徑,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文章閱讀都有一定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因而導致閱讀速度十分緩慢,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也會有偏差,把握不了方向,不知如何入手。很多學生都有這種現(xiàn)象:看見稍長篇章結構的文章就覺得心里發(fā)慌,頭腦開始混亂,導致閱讀的效率降低。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閱讀的心理障礙,應用較廣,比較有效的方法有交互抑制法。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知者緩慢暴露出導致神經焦慮、心情緊張、內心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tài)來與這種擔憂焦慮的情緒進行對抗來達到消除恐懼焦慮情緒的目的。根據(jù)這一科學的方法,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進行放松訓練,可以讓他們在空閑的時間聽聽音樂舒緩心情,減少焦慮情緒的困擾。然后對學生進行想象脫敏訓練,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能行,最后就應該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由淺到深,由簡到難,逐漸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技巧。
二、了解閱讀教學要求
我們要擯棄單純的把語文當做一門工具學科的觀念,隨著新大綱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育倡導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挖掘人文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閱讀要求在教學中的地位顯得十分突出。而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體裁結構、基本文體知識等方面。中學語文考察的文章體裁主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和小小說等,因此,教師在平時要給學生灌輸不同文體的基本知識和特點,如記敘文的順敘、倒敘、插敘的特點及代表作用,說明文里的分類、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基礎知識,爭取絕大部分基礎知識都能被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有目的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而閱讀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一個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利用興趣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根據(jù)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個人魅力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熱情洋溢的微笑向大家傳遞正能量,以親切和藹的目光、恰如其分的表情與學生進行交流,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使他們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中學生的閱讀水平較低,而且經常受到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的困擾,往往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一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過分重視細節(jié),而忽略了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這樣就會導致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理解不夠透徹,這樣就無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以在進行解答的過程中,就很難抓住重點,導致正確率不高,得分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要引起重視,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認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分析。
四、指導掌握閱讀答題技巧
在做閱讀題時候,根據(jù)經驗來說,首先要先看問題,明確文章目的。閱讀文章之前應該先參照后面的試題,這樣不僅可以明確在閱讀的時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信息,還可以根據(jù)題目推測文章的主旨大意,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掌握答題方向,提高答題的效率。閱讀速度也是答好閱讀題的關鍵,因此,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速度要盡量放快,視野盡量放寬,留心文段的結構和作用,格外注意帶有議論和思想表達的語句,抓住主題,搜索與問題有關的信息,最好用筆勾劃下來,便于在解題的時候查看,提高答題速率。注重速度,但也不能忽略整體理解,所以在閱讀時一定要細讀課文,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理解句子段落以及全篇的整體含義,一般來說,記敘文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議論文的論點和論據(jù)等都是學生應該抓住的關鍵。理清思緒之后再解答問題,答題時要弄清楚文章的體裁、主旨和篇章結構,把握全文中心和線索,進行概括推理和歸納。答完題之后最好再復讀一遍文章,驗證答案,在分析答案的時候,一定要縱觀全文,注意整體理解。
五、加強系統(tǒng)練習
閱讀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大量的實踐,以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這依賴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方法的不斷認識,并通過練習來掌握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根據(jù)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進行系統(tǒng)練習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掌握類似文體的的特點和閱讀技巧,以及相似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步驟,然后再應用到這一類文體的文章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難度,提高閱讀效率。而且,閱讀一般采取把握整體結構、抓住具體特征、掌握中心思想的解題策略,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同一體裁的文章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和技能培養(yǎng)。在訓練的時候,最好限定時間范圍,進行限時訓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加快閱讀節(jié)奏,還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以練習有效的獲取信息,抓住文章主題,提高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人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不僅要注意以上幾個方面的培養(yǎng),還需要平時的積累,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