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初中階段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好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要論述了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注意事項,并提出一些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初中物理教師今后的概念教學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物理概念 創(chuàng)設物理環(huán)境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1
物理教學中常聽到教師抱怨,學生學得不活,只會死記硬背,遇到實際問題就一籌莫展。究其根源在于教師在概念教學之初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概念獲得的全過程。因此,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就無法做到舉一反三,靈活應對。實際上,學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正確理解物理事實,掌握物理規(guī)律和原理,才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準確牢固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對于枯燥的物理概念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筆者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概念學習興趣,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內容、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物理概念,然后將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使物理概念變成學生頭腦中的概念。
概念的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是教師要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創(chuàng)設必要的物理環(huán)境,提供一定的感性認識。概念學習的思維基礎是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只有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及其特征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知識體系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從而讓學生了解引入新的物理概念的緣由。例如對于“密度”這一概念的引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體積相同、材料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先猜測它們的重量和質量,然后用手分別試一下輕重。進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同的試管內倒入相同質量的不同液體,比較它們的體積,這樣,通過比較就能使學生明確:物質的體積和質量不成正比。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根據物體的色、味、重量等來辨別它們的特征,但對于兩種色、味、重量相同的物體,有什么辦法來區(qū)別它們呢?”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便能發(fā)現(xiàn)物體的新特征,從而加深頭腦中對于單位體積質量的理解,這樣,教師便輕松地引入了密度這個概念。
二、物理概念在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構建
物理學是借助“物”來求“理”的學習過程。物理概念是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事實的本質規(guī)律在人們頭腦中的理性反映。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像為學生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實例、觀察實物、示意圖、做實驗等等,讓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先有自己的認識,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共同總結出物理概念的內涵,進而引出物理概念涉及的規(guī)范定義及公式、單位等等。例如,對于物體運動速度這個概念的形成的引入,教師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的實例出發(fā),如在進行游泳比賽或賽跑,運動員的運動快慢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因為誰是運動最快誰就是冠軍。那么,在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誰最快的呢?裁判員又是以什么為標準確定參賽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呢?對此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歸納并做小結。一般來說,指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通常用以下的兩種方法:1.如果物體運動的時間相同,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路程長則運動快;2.如果物體運動的路程相同,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路程長則運動快。通過比較兩種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物體運動快慢與運動的路程和通過的路程所用的時間兩個因素有關,從而便能輕而易舉地引出速度的概念了。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學生首先獲得豐富的、助于形成相關概念的感性材料,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能總結出物理概念的內涵。如果教師在讓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后直接給出相關概念的定義,不僅學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相關物理概念的定義,還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
三、物理概念的理解
學生頭腦中一個物理概念建構起來后,教師要恰當?shù)匾龑W生理解這一概念,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只有這樣,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應用。因此,要是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教師要做出以下努力:1.引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學生在理解了物理概念并在頭腦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物理概念體系后,就必須能準確把握住概念的本質。這就需要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做好演示工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物理現(xiàn)象的邏輯體系,并建立屬于自己的物理概念體系。2.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真正內涵。物理概念都有自身確定的內涵,教師只有指導學生理解了物理概念的真正內涵,才能使學生詳細的地、深刻地理解所學習的物理概念。3.引導學生辨明概念之間的異同之處。在初中物理學習內容中,有些概念非常相似,但本質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在具體的教學中,就需要教師既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某一概念的本質內涵,又要注意讓他們明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講清這些概念,讓學生明確相似概念的異同之處。這對于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概念有巨大的幫助。
四、物理概念的鞏固
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學過的舊概念發(fā)生混淆。這就需要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有關的練習,利用概念解決問題來鞏固和加深他們對概念的掌握。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就看他們能否回答“概念是怎樣引出來的?怎樣形成或建立的?與其他概念有何關系?”這樣幾個問題。因此,在概念上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師要編撰適當?shù)睦},變化條件,多方設問,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藝術,而且教無定法。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水平。但是,無論教師講課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除了教師的教法輔助外,還靠學生自身的觀察與實踐才能獲得。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去學習知識。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并掌握各門學科的規(guī)律。只有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與實踐學習到的物理概念,才能是印象深刻和記憶牢固的知識內容,也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