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名學生受益。
【關鍵詞】初中體育 新課標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15
課程標準理念為體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作為體育教師應認真學習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加大課程內容選擇與教學的靈活性,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改變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狀況,讓每一名學生從體育學習中受益。如何將體育課程標準落實到實處?我做了一下嘗試,旨在尋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比較強調教師的教,學生只要跟著教師學就行,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二、對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練習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體育教學大綱,不同的年級規(guī)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而體育課程標準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選擇性”,同時也對選擇教學內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年齡性別的特征;2.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fā)學習興趣;3.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4.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5.簡單易行。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了自主選擇的空間,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根據(jù)學生特點、學校場地器材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產生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作為達成學習目標的手段。
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價值和作用。教學中應盡量多地安排對增進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的教材,如:發(fā)展耐力素質我們采用了定時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繩等多種形式的練習;發(fā)展速度素質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練習;發(fā)展力量素質可采用實心球、各種形式的跳躍練習、俯臥撐、立臥撐等;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可采用隊列練習;培養(yǎng)學生競爭與協(xié)作的精神可采用籃球比賽和接力比賽等。
2.教學內容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喜歡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歡籃球,制定教學計劃時可多安排籃球課;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繩、跳皮筋等項目。
3.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有許多寶貴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資源。我將竹竿舞、跳繩、沙包、毽球引入了課堂,形成了學校的校本教材,對傳承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具有積極的作用,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體育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內容,教師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法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重視教師的教,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而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學法的指導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視學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2.加強教法的改革??茖W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1)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2)探究式教學。(3)分層教學法。
四、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終身體育是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增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而且要培養(yǎng)體育能力,使學生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了解體育鍛煉的目的,學會鍛煉的方法。在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作用、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體育衛(wèi)生保健常識,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鍛煉、怎樣鍛煉、如何在鍛煉中進行調控。
2.留給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自學自練的機會,如:體委根據(jù)課的內容、學生興趣安排準備活動,小組長組織游戲比賽等,以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同時,安排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練習內容,有利于提高該項目的運動水平,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3.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運用于體育實踐,堅持鍛煉持之以恒,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五、改進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
在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教師僅對學生的運動成績和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不科學、不全面的。通過這種評價,只有少數(shù)人獲得了鼓勵,體驗到成功,而大多數(shù)學生都成了體育學習的失敗者。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展和發(fā)現(xiàn)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指引下,在實施的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體育學習的評價不僅只有教師參與,同時還要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體育教師要組織和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及相互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例如:在期末總評中,組織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
2.注重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體育學習評價具有激勵和促進的功能。通過即時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肯定學生的進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即時評價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這時應采用延時評價。例如:在耐久跑考核中,給不及格的同學重新考試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經(jīng)過一次、兩次甚至三次補考,獲得通過,體驗到成功,這充分體現(xiàn)了延時評價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