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情感教育不容忽視。因為這種綜合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充實文化根基,提升他們理解事物的基本能力,還可以有效陶冶他們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美麗情操,深化他們對于人生價值以及生命意義的理解與領會,學會應該怎樣做個善良的好人。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05
身為初中語文教師,作者深刻認識到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情感教育不容忽視。所以,在教學時不但需要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要關注他們情感的因素。學生接觸不同的事物,都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絕不可能沒有任何感受,而是會覺得喜歡或者不喜歡,高興或者不高興,崇拜或者厭惡等。其實教師的教學同樣也是充滿了情感的活動,并且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會有一定程度情感的交流,尤其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情感因素更加表現(xiàn)突出。語文教師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果的好壞,因此各學校都強調(diào)要關注語文教學里的情感方面教育。
一、用情境激發(fā)情感的釋放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時,需要科學激發(fā)并駕馭情感因素,引起學生情感層面的震動,這樣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情感掌控能力以及水平,提升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深化他們對課本內(nèi)容的領會與理解,進而實現(xiàn)提升教學成果的目標。構建適合的教學情境,無疑可以使學生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態(tài)度。語文課本里面的所有課文都是作家結合自身的理解與心境,在特定時間背景下寫出的作品,是作家強烈的情感抒發(fā)。所以,在學生開始進行課文的學習時,教師需要緊緊跟隨課文的情感主線,巧妙設計引導語言,將學生帶入課文營造的情境之中。引導語言的設計沒有特別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由心出發(fā),表現(xiàn)出真情實感,并以其作為打開課文知識大門的鑰匙,由情感引發(fā)出更多的課文理念與感情。教師表現(xiàn)的富于感情的語言、恰當?shù)谋砬?、配合課文的心境等都可以有效構建出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讓他們對課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和期待。一旦教師成功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那么學生就會順著自己的情感指引,漸漸深入到課文之中,感受作家當時的感受,體會作家當時的心境。例如作者在進行《故鄉(xiāng)》這篇課文的教學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引導語:“所有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鄉(xiāng),每個人都深深眷戀著故鄉(xiāng)的一切,人類歷史上數(shù)不清的名家大師都有描寫故鄉(xiāng)的作品。這其中有人歌頌故鄉(xiāng)美麗的景色和富饒的物產(chǎn),有人抒發(fā)離開故鄉(xiāng)的難舍之情,有人表達重返故土的歡欣與感慨。雖然對于我們來說魯迅是一個知名的作家,是個杰出的人,但同時他也是個離開故鄉(xiāng)的游子,1919年他終于回到了離開很久的故鄉(xiāng)心里作何感想呢?下面我們和《故鄉(xiāng)》這篇課文里面的‘我’一起體會他回鄉(xiāng)的心理感受吧。”借助這樣的引導語,成功的讓學生去感受“我”重新回到闊別很久的故鄉(xiāng)時那份復雜的情感。
二、借助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同時也是人類感情的濃縮,借助生動的朗讀,可以令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營造的氛圍之中,深入領會到課文想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作家的寫作意圖,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層的感受。
1.教師示范朗讀。
教師示范朗讀不一定是教師直接在課堂上朗讀,可以通過錄音設備或者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將教師事先錄制好的音頻在課堂上播放。朗讀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運用課文中的語句來營造適合的意境,以富于情感的語言引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波動,合理利用朗讀時的語音語調(diào)技巧,結合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用情感來傳達情感,用情感來引發(fā)情感共鳴。例如,在進行《最后一次講演》這篇課文的教學時,因為這是飽含愛國之情,用愛國義士的生命和鮮血寫成的作品,因此雖然作品內(nèi)容冷峻直接,但是卻感情熾熱,愛國之情滿溢文中的每個字。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作者采用了悲壯低沉的語音、濃烈的情感,學生聽朗讀的過程中,被文中的情感深深震撼,被義士壯烈之舉深深打動,激起了他們的愛國之情。
2.教學生自己進行朗讀。
教師如果可以教會學生自己進行朗讀,不但能夠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課文中的知識,還能夠提升他們朗讀方面的能力。當然,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了朗讀示范之后,學生再進行獨立的朗讀,然后教師逐個對他們進行引導、指正、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可以掌握到朗讀的技巧,還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課文中的感情內(nèi)涵,實現(xiàn)和作家感情上的共鳴。
3.關注朗讀的重點。
這里主要是指找出課文中的關鍵段落、重點詞句,并進行多次的朗讀、體會,將沉默的文字轉換成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讀出其中飽含的真情實感,讀出其中原有的韻味。就好像這篇文章通過自己的朗讀之后,不再是從自己的口中出來,而是從自己的心里出來一樣。進行重點朗讀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選擇自己朗讀的部分,或者組織學生扮演文中的各個角色來協(xié)作朗讀,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想要傳達的情感信息,還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展現(xiàn)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如果只是盲目的通篇朗讀,不重視朗讀過程中的情感表達與釋放,不重視朗讀過程中的重點部分,那么實際的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三、借助圖片或者影像激發(fā)情感
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或者影像能夠完美表現(xiàn)課文營造的情境,能夠將課文的內(nèi)容變得直接立體,讓學生不再依靠一個一個簡單的文字來理解文章,而是以形象的方式認識文章,實現(xiàn)化抽象為直觀的目的。文字是單純的意思表達,但是圖片以及影像則飽含情感。在這種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面前,學生可以清晰觀察,切實感受,由圖片的顏色、光影的交錯不但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建立起對文章內(nèi)容的認知,非常有益于接下來的分析與理解,同時還可以領略到作家將圖畫以及影像轉換為文字的深厚語言功底。例如:進行《春》這篇課文的教學時,作者請一位多年從事美術工作的朋友畫了4幅圖,分別與課文中描述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相對應,完美再現(xiàn)了作家在文中描繪的景象,使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領略到作家想要展現(xiàn)的情景,從而更加深刻的領會到了春天的美麗與生命力,進而激起他們對自然的熱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如果失去了情感,就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毫無神采。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至關重要,因為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情操、美麗心靈,還能激發(fā)他們對身邊事物的熱愛。作為人類靈魂的雕塑師,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研究課文的情感內(nèi)涵,利用生動的語言感化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并陶冶學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