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章的內容,我認為學好這一章,是整個初中階段學習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方程、實際問題與分式方程的基礎,甚至是學習函數的基礎,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內容都是要弄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所以這個內容學習好了,學會了怎樣理解題意,學會了找等量關系。隨它內容怎樣變換,只是用以解決的工具不同而已。下面我談談我在教學中具體是怎么做的。
一、比如行程問題的教學
例1:通訊員原計劃用4小時從甲地到乙地,因為任務緊急,他每小時加快2千米,結果提前30分鐘到達,求甲、乙兩地間的路程。
學生先讀清題意。然后列出下面的表格:
其中速度不知道,路程也不知道,設未知數,既可設路程為x千米,也可設速度為x千米/小時,把所設的未知數當作已經知道的量。比如上題,如果設原速度為x千米/小時,則實際速度為(x+2)千米/小時。原計劃的速度和時間,實際的速度和時間都知道,就可以求出原計劃要走的路程和實際要走的路程,這兩個路程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再讀題就知道等量關系了。
所以我認為對于行程問題,基本數量之間的關系要理解,更要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再就是知道把所設的未知數當作已經知道的量處理。這樣解決問題就簡單多了。
對于學生來說行程問題中更難的就是考慮車長的問題,我想對于這類問題學生以前理解起來很難,但通過我的教學我認為我的學生應該不覺得它是一個難點了。
例如:一輛長3.5米的小汽車以45米/秒的速度行駛,前方一長為16.5米的大貨車以35米/秒的速度同向行駛,問小汽車完全超大貨車的時間是多少?
我要求學生畫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當然要先理解:小汽車完全超過大貨車時什么意思。AB表示小汽車的車長,BC表示大貨車的車長。C€$Q表示小汽車完全超過大貨車時車頭的位置,也是小汽車車尾的位置,B€$Q是小汽車完全超過大貨車時車頭的位置。
二、銷售問題的教學
例2:商店對某商品調價,按原價的8折出售,此時商品的利潤是10%,此商品的進價為1600元,則該商品的原價是多少元?
設原價為x元,根據利潤有兩種表示方法列出方程為:0.8x=1600x10%.我認為把題中的信息按基本量列成一個表格,學生既理解題意,又容易找出等量關系。
總之,我認為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主要給學生講懂兩點,一是題中的基本等量關系要明確,二是把所設的未知數當作已經知道的量來思考問題,用它來表示相關聯(lián)的量,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