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想方設法糾正錯誤,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合作交流,各抒己見,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錯誤,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guān)鍵詞 數(shù)學課堂 生成錯誤 有效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3-0055-02
眾所周知:我們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盡管我們認真研討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學生還會出現(xiàn)很多始料未及的錯誤。對于這些錯誤,我們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嗎?面對這些錯誤,我們不但要有“容錯”的氣度,更應該靈活機智的加以捕捉和運用,將這些“錯”變成課堂教學中有效資源,成就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精彩。
一、接受“錯”——了解學生思維過程
在教學小數(shù)簡便計算后,我出示了一些題目讓學生做,要求能簡算的就簡算,題目是這樣的: 5.9+0.1-5.9+0.1。我以為學生會準確地使用加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順利完成此題,但是當我讓學生上臺板演時,卻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三種情況:
①5.9+0.1-5.9+0.1=(5.9-5.9)+(0.1+0.1);
②5.9+0.1-5.9+0.1=5.9-5.9+0.1+0.1;
③5.9+0.1-5.9+0.1=(5.9+0.1)-(5.9+0.1)。
面對這些錯誤,我事先準備的教學思路和剛才大家認同的做法是對立的。原本“行云流水”的課堂,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場面,怎么辦呢?我的大腦在飛速地思考,很想說句第二、三種解法不對,以快點解決這不順暢。但是既然有了不同的意見,何不將這問題留給學生去探究呢?于是,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面對學生的不同觀點,我進行了總結(jié)。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學習精神,然后,闡述了我的觀點:第①種解法絕對正確,毫無疑問,但是第②種解法也有道理,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簡便運算,因為它們都抓住了這道題的關(guān)鍵所在,二者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簡便運算不能僅僅停留在追求形式上,更應該抓住實質(zhì)上的簡便,正如那些學生所說5.9-5.9不用算就知道得0,只需要計算0.1+0.1就行了,既然不加括號同樣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就沒有必要強調(diào)必須加上括號,簡便運算最終要的就是“簡便”的效果。
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預設”之外的“小插曲”,令一些老師感覺措手不及,教師往往以冷漠的表情令其坐下再想想,而不讓其陳述理由。教師常常有意無間地在課堂上防止學生出錯,久而久之,學生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思維,教師無法獲取課堂上的真實信息,很多沒有暴露的問題都轉(zhuǎn)移到了課后。錯誤是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的,憑借它可以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程序,教師要經(jīng)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他們的錯誤,甚至欣賞這些錯誤。
二、利用“錯”——引導學生辨別理解
在執(zhí)教“圓的認識”一課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很順利地畫出了一個圓,有的學生拿圓規(guī)不知如何下手……待學生操作完后,我選擇了幾幅典型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觀察(選擇的作品有:首尾不相連的、弧線粗細不均勻的、紙被圓規(guī)觸破了的)。我沒有怪這些學生,而是微笑著讓全班學生一起分析出現(xiàn)這些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開了:出現(xiàn)首尾不相連的情況,是由于圓心沒有固定好;弧線粗細不均勻,是因為用力不均勻,用力大,顏色就深一些,用力小,顏色就淡一些;紙被圓規(guī)腳觸破的,說明這個同學把圓規(guī)按得太緊了,不好旋轉(zhuǎn)……錯誤一個一個被學生找出來了,我根本不必要細加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我馬上追問:“你們說,怎么樣才能畫一個漂亮的圓呢?”學生有了前面的操作和評價,很快總結(jié)并概括出畫圓的方法,我適時地進行示范,并再次讓學生畫圓,結(jié)果學生很快完成了任務。
如果說把課堂比作一首樂曲,那么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就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教師就像一位優(yōu)秀的作曲家,要善于制造機會,引發(fā)不同音符之間的碰撞,并應用“和聲”原理,利用休止跳躍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譜寫學生思維和情感的“和弦”。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想方設法糾正錯誤,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合作交流,各抒已見,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的放矢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是因材施教的課堂。
三、延伸“錯”——拓寬學生思維空間
有人說課堂要像一頓美餐,應該有冷有熱,有炒有燒,有葷有素,當然還應該有口味,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其營養(yǎng)價值。面對學生的錯誤,是故意回避,用簡單一句話加以否定,還是利用好這些錯誤,化弊為利,是我們每位數(shù)學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我想如果此時,我們能用“妙手”及時抓取,用“妙筆”巧妙轉(zhuǎn)化,不僅可以使錯者本人理清思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使其他學生感覺海闊天空。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沒有必要一下子就指出其錯誤原因,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主動尋求解題的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教“圓錐的認識”時,讓學生觀察圓錐,交流中學生提出“圓錐有無數(shù)條高,并且高都相等?!薄皥A錐的側(cè)面展開是一個三角形?!泵鎸W生的這些錯誤,我并沒有急于指出,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辨析、總結(jié)。
四、反思“錯”——促使教師專業(yè)成長
如果說教師已具備的優(yōu)秀教學品質(zhì)是課堂“精彩”的催化劑,那么,課堂中的教學智慧,課堂的預設和生成、相機教學等,就在檢驗著教師的課堂教學調(diào)控能力,拷問著教師的教學內(nèi)在素養(yǎng),這些都是新課改下教師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成為反思型教師,不斷反思,才會不斷進步。最近,很多學校都在實行常態(tài)課聽課,其目的,就是要提醒教師上“原汁原味”的課,讓教師在真實的課堂情景中暴露問題。一些教師由于本身的能力、經(jīng)驗、知識、觀念等原因,引發(fā)了一些“錯誤”?,F(xiàn)象一:學生課上出錯時,教師沒能及時捕捉并因勢利導,而是包辦代替,只顧灌輸正確結(jié)果的“錯誤”教法;現(xiàn)象二:學生有“別出心裁”的解法時,教師由于個體思維的限制,不能馬上心領(lǐng)神會,反而不屑一顧,甚至簡單否定,這種錯誤的教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于是,課堂上的“意外”多了,教師遭遇的“尷尬”多了,隨之而來的“缺憾”也多了。其實,教師不是神,偶爾犯錯誤在所難免。只有正視這些“錯誤”,吃一塹,長一智,教師才能在錯誤中成長,在反思中成熟;才能不斷鍛煉自己的應變機智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更能帶給自己驚喜。
“彩虹總在風雨后”,因為有了“錯”,師生才更能張揚個性,布滿靈性。因為有了“錯”,課堂才變得更加精彩。我們要讓“錯”美麗起來,只有 “錯”在,課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美的,我們應該精彩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