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極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立面可以有效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傳承地方文化特色,這也是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目的。本文以苗族文化為例,在分析建筑立面改造體現地方特色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城市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方式,并分析了苗族建筑文化及其特色,通過苗族地區(qū)實際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立面改造分析了苗族文化在建筑立面改造中的應用。
關鍵詞:苗族文化;建筑立面;改造
建筑單體或群體是一個城市的重要構成部分,由于數量眾多、面積巨大,對影像城市形象有著絕對的控制性。雖然目前城市有著較多的優(yōu)秀的新建筑,但很多建筑建設年代久遠,外觀簡單,有些已經破舊,這種建筑面貌對現有的城市環(huán)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現階段很多城市都進行了建筑立面的改造活動。
1 建筑立面改造中體現地方特色的必要性
(1)現有建筑價值觀的變化。建筑立面改造是對建筑物做的表面文章,和建筑表皮思想有關。對于建筑立面建設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態(tài)度?,F代主義建筑理論不重視建筑表皮,反對單獨對建筑表皮進行單獨操作,因此立面改造活動很少見。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裝飾就是罪惡”的觀點,重視表皮的自由表達。當代多元化建筑理論更加強調立面裝飾。而且高科技技術及解構主義思潮等,更為建筑表皮賦予了新的內容和形式。這些建筑價值觀的改變,為現階段建筑立面的改造奠定了理論基礎。
(2)社會審美觀念的變化。建筑立面改造活動的開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由于社會審美觀念變化的影響。盡管我國改革開放只有幾十年,但每隔數十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文化、審美觀念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實用、經濟、美觀”的建筑評價標準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不再局限于滿足功能和形式的需求,更加注重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建筑進行富有文化特色的改革也就順利成章了。
(3)社會經濟成本的制約。盡管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于過去已有的建筑,如果進行拆除建設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新建筑,不僅會帶來較大的建造成本,而且會造成資源浪費,而去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于經濟發(fā)展將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而且已有的這些建筑還有著一定的使用價值,因此最為經濟的辦法是進行立面改造,不僅可以解決環(huán)境美化問題,而且可以節(jié)約資源,經濟成本較低,值得提倡和推廣。
2 我國城市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手段
將為常用的建筑表皮改造有更換墻體飾面材料,對建筑外表外包表皮,以及更換建筑表皮三種。更換墻體飾面材料,是在不改變建筑表皮墻體和洞口條件下,通過改換飾面材料,對建筑表皮進行更新,在視覺語言給予全新視角體驗。外包表皮是在原先建筑表皮外面再加一層建筑表皮。建筑立面改造也大致也有三種手段,現階段我國建筑的立面改造大部分是更換墻體飾面材料。因為建筑立面改造大都由政府部分統(tǒng)一規(guī)劃和設計,強調整體、統(tǒng)一感,而且這種方式工程造價低、工期短,適合大面積施工。同時這種手段不會對已有建筑內部空間造成影響,不影響正常使用。因此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
3 苗族建筑文化及其特色
苗族建筑中最早的是茅屋,大都為木質結構,以茅草為屋頂材料,極為簡易、樸素,同時這種材料可以在山區(qū)就地取材,盡管形式較為古老,但現階段在某些地區(qū)仍然可以見到茅屋形式的苗族建筑。另外,作為苗族民族特色的建筑吊腳樓和鼓樓也極具風格,一般出現在村寨入口或村寨中風水最好的地方。一般采用木質結構、覆蓋小青瓦,由四根大杉樹的木柱為主要立柱,另外設置小立柱,立柱橫枋之間用榫卯、木栓等穿合、固定。在苗族的建筑文化中,最具代表意義,如下圖1。吊腳樓是苗族傳統(tǒng)建筑,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筑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tài)建筑形式。吊腳樓是苗鄉(xiāng)的建筑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吊腳樓的形成據建筑學家說,苗族吊腳樓是干欄式建筑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chuàng)造,屬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
4 苗族文化在建筑立面改造中的應用
(1)息烽縣青山苗族鄉(xiāng)青山村房屋立面改造為例進行論述。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同時進行鄉(xiāng)村改造,該村實施了鄉(xiāng)村改造工程,其中包括了房屋里面改造,其中的改造措施有:第一,屋面改造,在原有平屋頂基礎上增加坡屋頂,根據房屋實際情況做成單坡和雙坡,房屋結構可采用木屋架、檀條、櫞條結構體系,也可以將建筑物承重墻和部分非承重墻至坡屋底部取代木屋架,然后坐檀條、櫞條木結構。第二,墻面改造,墻面改為仿青磚墻面,青磚勾白縫墻面做法,在做好的水泥砂漿基層刷青色墻漆,然后用白色漆勾出磚縫。門窗改造,門窗改為花格和雕花式樣,花格和雕花可以用木材制作,也可以用鐵藝仿制。欄桿改造,室外樓梯欄桿、外廊欄桿、平臺欄桿均改為花格和雕花欄桿,材料可以用木材和鐵藝制作。
(2)又如:素有“百節(jié)之鄉(xiāng)”美稱的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自2008年啟動創(chuàng)建廣西優(yōu)秀旅游縣工作以來,大力營造全民創(chuàng)優(yōu)氛圍,不斷提升實施城市現代旅游服務功能。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融水縣深挖苗族系列坡會群文化,狠抓蘆笙、斗馬文化內涵提升,積極打造非物質文化旅游品牌,成為聚集商機吸引人氣的旅游熱點。
融水縣位于黔桂交界處,旅游資源總量豐富,類型多樣,景觀獨特,境內既有貝江秀麗的山水畫廓,元寶山、九萬山綺麗的山地風光,也有老君洞的仙風道骨,老子山的勝景佛光,更有濃郁的苗族風情和龍女溝、龍寶峽谷的動人傳說,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如圖2為改造例圖。
(3)作為苗族文化建筑特色之一的吊腳樓,如長沙銅官古街進行立面改造,恢復濱水吊腳樓景觀,同時出現在城市中心地帶的吊腳樓文化特色,如圖3、4。
5 結語
總之,根據苗族特有的文化特點進行建筑改造,尤其是立面改造,在發(fā)揮苗族文化的同時,能夠和那后的保存苗族的文化特色,使得苗族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能夠得以傳承下去,對于建設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建海,郝珊珊.空調室外機與舊建筑立面改造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0(06).
[2] 張詠梅,朱艷芳.中國傳統(tǒng)陳設藝術理念在當代居室中的運用[J].作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