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康乾盛世時期,我國瓷器發(fā)展到了巔峰階段,其藝術成就舉世矚目,瓷器上絢麗多彩的裝飾紋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結晶與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xiàn),是現(xiàn)代瓷器吸收借鑒的源泉。本文通過對清代瓷器紋飾中吉祥寓意的表達,來探索清代瓷器紋飾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關鍵詞:清代;瓷器;紋飾
0 引言
我國的瓷器制造工藝在清代時期風靡一時,制作工藝也達到鼎盛,瓷器上的裝飾圖案活潑多變,題材來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繪畫的主題多以吉祥福瑞為主,其中除去傳統(tǒng)的龍鳳呈祥的主題外,在顏色各異的琺瑯彩、斗彩、粉彩、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白地紅彩(礬紅)、釉上金彩、釉上五彩、青花紅彩、黃地紫綠彩、黃地青花、秞下三彩等精美瓷器的繪畫中,尤以“福、祿、壽”題材最有特色, 藝術家們將動植物和人類以及文字相互混合,或抽象,或具體,將福氣、吉祥的寓意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效果。
1 瓷器之意向
吉祥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很有代表性,是古代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中憧憬與期待,是美好而質樸感情的混合,經(jīng)過歷史的演變,經(jīng)久不衰,形成從古至今人類社會中永恒的文化。最早提及“吉祥”這一概念的是《莊子 人世間》,其中有“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碧瞥尚⑹瑁骸凹撸I浦?;祥者,嘉慶之征。”表達了一種憧憬未來的情感,這種感情通過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具體的展現(xiàn)出來。吉祥圖案在歷盡千百年的發(fā)展后,已經(jīng)不僅僅是用來傳達人們心中對美好的期盼,更是人類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后人通過吉祥畫中花鳥走獸等形象可以感受到來自具體形象后,更為抽象本質的境界。
傳達吉祥的途徑多種多樣,包括古代的石器、青銅器、墓室壁畫、古建筑、家具設計、手工織品、生活中常見的陶瓷、漆器等各種器具,其中最為直白的就是剪紙藝術以及年畫藝術,這些都直接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代表,這些瓷器飾品上的圖案主題從古至今雖然內容很多,但是從來不缺少對吉祥的追求,我們很容易從清代的瓷器上豐富多彩的吉祥圖案上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2 紋飾吉祥之發(fā)展
從唐代開始吉祥圖案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瓷器上了。在當時,陶瓷藝術從工藝到審美都比前代要進步很多,更多色彩和主題開始運用到瓷器的繪畫中,其中更多題材的吉祥圖案開始出現(xiàn)。(陳年彬《歷代陶瓷與吉祥圖案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到了宋代,瓷窯遍布全國,瓷器圖案的主題多以人物、動植物、飛天、嬰戲為主,吉祥主題的以期盼富貴、長壽、子孫滿堂為多。圖案裝飾在風格高雅的元代瓷器中得到發(fā)展,出現(xiàn)類似云朵、斑點,纏繞的樹枝等幾何圖形。
到了明清時期,瓷器的圖案種類開始變多,清代顏色亮麗的瓷器就是代表,其中以福、祿、壽主題的吉祥圖案最為盛行。(魏娜《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民俗心理研究》)。清代瓷器上的吉祥圖案以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五種,本文結合國家博物館藏清代瓷器,分別討論這五類。在瓷器上燒制福祿壽等吉祥寓意的文字是最直接有效的表達對吉祥的憧憬,在清代,這種文字燒制的工藝已經(jīng)簡單至極,各類筆畫、字體、大小、粗細都輕車熟路。
3 清代瓷器紋飾之典型
3.1 五彩花鳥紋盤
以康熙年間的五彩花鳥紋盤為例,這件瓷盤高2.7厘米,口徑25.2厘米,足徑16.2厘米,分別以篆體字在內口紅彩龜背錦地的四開光位置燒制“萬壽無疆”。同時在外底青花雙圈內用楷體燒制“大清康熙年制”,這是康熙年間官窯出品的標志。
3.2 表達抽象之吉祥寓意
(1)萬壽無疆。“萬壽無疆”通常用來對皇權的祝愿,取自“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jīng)》。在康熙年間,制作了一大批燒制有“萬壽無疆”、“洪福齊天”等吉祥字樣的瓷器用以給康熙帝六十祝壽。這些瓷器字體各不相同,其中不乏楷體、篆體的團“壽”字、長“壽”字等吉祥字,同時加以梅蘭菊松等植物烘托,還有的通過蝙蝠、龍等捧著“壽”字。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上面書寫了上萬個壽字的青花大樽,字體、字形各異,并且組成了規(guī)則的圖案,將吉祥的祝福表達的淋漓盡致。漢語言博大精深,古人常用諧音來通過雙關的讀音來表達吉祥,所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具體的動植物圖案來委婉的表達抽象的吉祥寓意。如圖2。
(2)青花纏枝葫蘆飛蝠紋橄欖瓶。清朝雍正年間的青花纏枝葫蘆飛蝠紋橄欖瓶就是這類的代表,它的尺寸為高40.7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12厘米,其圖案以葫蘆紋為基調,整個瓶身上很多蝙蝠圖案。同時畫面中枝椏茂盛,藤蔓叢生,大大小小的葫蘆或掛在其上或伏在其中。這整個葫蘆紋寓意子孫延綿不斷,蝙蝠寓意采自“蝙蝠”諧音為“福”,“葫蘆”諧音“祿”,“藤蔓”諧音“萬”,總體組合起來就是“子孫萬代福祿”。這件瓷器通體青花,十分質樸,但是其中含義卻十分豐富?!暗摗笔枪糯鷥r值觀的最直接表現(xiàn),除了蝙蝠以外還有鹿等諧音圖案。乾隆年間的粉彩鹿紋尊就是這類的最成功代表,尺寸為高44.6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24.3厘米,這件瓷器通體繪制深山群鹿,畫風圓潤,意境深遠。懸崖似劍,勁松叢立,群鹿在煙波浩瀚中或走或停、或在河邊休憩或在湖邊吃草,整個畫面祥和,意境深遠,同時又讓人聯(lián)想到“祿”的吉祥寓意。這種以鹿為圖3
繪畫主題的瓷器是乾隆時代的代表。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高29.1厘米,口徑19.8厘米,足徑12.7厘米,乾隆年間的綠地粉彩花卉紋包袱尊瓶身呈流線型,溜肩鼓腹,整體紋飾為粉彩,腹部為胭脂紅繪制的牡丹包袱凸雕巾紋,所以又稱之為“包袱瓶”,諧音為“包福”,這種繪畫手法開始于乾隆年間,同時在嘉慶年間也較多采用,以奢華富貴的風格受到皇權貴族的喜愛。
(3)動植物表達之吉祥寓意。不同于通過動植物名稱的諧音來表達吉祥的寓意,還有總類型是通過動植物的屬性來傳遞信息,它們都是托物抒情,不同點在于后者是利用動植物自然具有的屬性特征或者顯而易見的屬性來比擬人類社會中的某些屬性。這類例子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鴛鴦戲水,用雌雄鴛鴦戲水的情景,讓人聯(lián)想到夫妻間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恩愛生活,表達對愛情的祝福。同樣的例子還有就是用梅花表示五福,葡萄表示多子,松鶴表示長壽,竹菊表示氣節(jié)。
壽桃紋在清代瓷器繪畫中最為常見,粉彩過枝桃紋器皿在雍正以及乾隆年間十分受人追捧,一顆碩果累累的桃樹,五只蝙蝠飛舞其中,整幅圖案表達“蟠桃獻壽”、“五福捧壽”的美好寓意。館藏清雍正粉彩過枝桃紋盤,尺寸為高3.4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10.8厘米,該瓷器就是粉彩過枝桃蝠紋的典型,盤外繪制一顆茂盛的桃樹,八枚紅彤彤的碩果掛在枝頭,五只蝙蝠飛舞其間,整體形象極富吉祥富貴之意。
乾隆年間的繪有青花折枝蓮花、石榴、桃、柿子各種花果的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表達多子多福的祝福。同時流行在乾隆年間的還有鳩耳尊。當時那個年代在器皿的旁邊多加以雙耳用來裝飾,造型也各具特色,被稱作“不噎之鳥”的“鳩”被人認為是剛正不阿的代表,同時還有健康長壽的意境。在清代的瓷器中常以傳說和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為主,其意多以勸人向善,鼓勵生活積極向上為主,其中以“八仙過海”,“麻姑獻壽”等很多題材為代表,這類作品在除雍正、咸豐年代外都有出現(xiàn)。這類畫風在康熙朝最為有代表,線條生動活潑又不失意境。這種繪畫中一般都繪制有壽星,身邊陪伴一鹿,紋飾多種多樣。蘇軾《東坡志林》卷二中記載的“海屋添籌”古代傳說故事:有三個老人在途中相遇,互問年齡,其中一老人說:“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焙笕顺J褂眠@種景象來祝福長壽健康。
(4)人像之吉祥寓意。人像在康熙時期也十分流行,形式各種各樣,包括有壽星、福祿壽三星、東方朔、李太白、鐘馗、魁星、柳樹精、八仙、文官、觀音、麻姑、抱瓶童子、財神、文昌帝君、關公與清裝仕女等人物。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了兩件高約60厘米的三彩福祿壽三星座像,它們的面部雕琢精細,眉目清楚,風格細膩不失大氣,色彩絢麗不適品味,衣著清晰亮麗,不失是康熙時期的大作。
吉祥圖案中常常含有宗教思想,在我國古代宗教包括佛教和道教。在佛教中常用蓮花、八寶等象征吉祥和平安富貴。據(jù)此蓮花的題材在瓷器中很常見,這類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乾隆年間造型精巧的粉彩鏤空夔龍紋轉心瓶。內外瓶以嵌套的方式組合,用軸碗連接,通過轉動內瓶可以通過外瓶鏤空處看見內瓶上的蓮花花紋。
咸豐時期粉彩羅漢碗上面的十八位羅漢形態(tài)逼真,造型各異,有的手持佛珠,有的閉眼念佛,有的懷抱小獸,有的旁伴猛獸。這個瓷碗是佛教文化在瓷器中最直接的表現(xiàn)。清代瓷器內容豐富,傳遞吉祥的寓意深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是歷史的積累。清代是古代吉祥圖案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古代吉祥圖案的優(yōu)點,其中有最古老的龍鳳圖案、秦漢出現(xiàn)的鹿、龜、蛙、魚、蝙蝠、鳥等吉祥動物,魏晉時期出現(xiàn)的生肖動物和代表長壽的松鶴,受佛教影響最深遠的唐宋的蓮花、神獸,元代出現(xiàn)的夫妻恩愛的鴛鴦以及明代繪畫中以松骨著稱的松、竹、梅、菊四君子等等。這些在清代都被繼承下來,并且結合細膩的制作工藝制作出精美的瓷器;其次是清代成熟的燒制技藝。瓷胎琺瑯彩、粉彩、釉上藍彩,以及澆黃、祭藍、灑藍、瓜皮綠、孔雀綠、礬紅、紫金釉等燒成技術都是在清代康雍乾時期發(fā)明的,五彩瓷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些五顏六色的瓷器都是清代瓷器燒制技藝的代表,這些都是古代傳統(tǒng)瓷器所達不到的。
4 結語
隨著瓷器的平民化,瓷器從皇家專用品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各社會階層普遍使用的生活、裝飾器具,其中吉祥如意圖案是瓷器裝飾圖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綜上所述,清代吉祥圖案是古代所有瓷器技藝的集大成者,其盛行的原因不但是源于其趨于完美的燒制技藝,又源自于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在傳達了吉祥的同時,又傳遞了傳統(tǒng)技藝的經(jīng)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收藏價值。
參考文獻:
[1] 特古斯.現(xiàn)代設計中傳統(tǒng)圖案的重要意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06).
[2] 孫紹昆,林梓波.談裝飾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昆明大學學報,2005(01).
[3] 屠麗青.淺談形式美在陶瓷上的應用[J].景德鎮(zhèn)陶瓷,2004(03).
[4] 裴瓊英.感悟中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的相通[J].景德鎮(zhèn)陶瓷,2004(02).
[5] 馮金玲.從陶瓷藝術的發(fā)展談談中國畫與瓷上繪畫[J].景德鎮(zhèn)陶瓷,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