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全球發(fā)展趨勢。本課題組關注我國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綠化水體斑塊或單元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問題,從審美、生態(tài)、旅游游憩的三大作用入手分析,歸納出現階段城市景觀中綠化水體遇到的主要問題,并分別對綠化、水體要素的設計進行實踐性探討。
關鍵詞:綠化水體;城市景觀;應用
我國快速城市化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經過多年在物質財富方面的追求,人們發(fā)現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掠奪式物質開發(f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失衡、氣候環(huán)境的惡化、城市景觀多樣性的喪失以及城市生物物種及數量的匱乏等一系列問題相伴而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此,本課題組站在將綠化水體應用于城市景觀設計的角度,來探討解決城市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重建城市景觀,改善城市景觀生態(tài),使城市景觀符合生態(tài)、和諧與發(fā)展的意義。
1 綠地水體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綠化水體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城市也多都伴隨著綠化水體而興衰變化。因此,綠化水體就成為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更是體現城市風貌的重要載體。(1)審美作用。綠化水體是城市景觀的自然延伸,其審美效用是城市化進程中社會效益的一個重要體現。馬斯洛說:“不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須至少和自然有最低限度的同型性(和自然相似)才能在自然中生長……在人和超越他的實在之間并沒有絕對的裂縫”[1]。綠化水體更是城市景觀設計對人工建筑融合于自然做出的貢獻,其可通過色彩、造型、風格體現、功能體現等方面來展現審美效果,既對城市中生活的人群身心健康有益,也對城市環(huán)境、城市風格、建筑功能產生審美影響。(2)生態(tài)作用。首先,現代城市景觀大多是人為設計建造而成的,綠化水體是體現城市景觀設計中連接度最強的要素。它包括綠化水體斑塊大小、形狀、同類綠化水體斑塊之間的距離、不同類型綠化水體之間的交互頻率和有綠化水體組成的網絡單元的大小等,反應了城市景觀的生態(tài)連續(xù)程度。其次,綠化水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不均勻分布構成了城市景觀異質性,由于城市景觀異質性的存在,促進了城市景觀格局在綠化水體要素的多樣性。而城市景觀綠化水體的多樣性是綠化水體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多樣性,包括綠化水體斑塊的多樣性、類型多樣性和格局多樣性,反映了城市景觀的生態(tài)復雜程度。再次,每個綠化水體斑塊或單元都因設計師的理念,而具有與其他綠化水體斑塊或單元不同的個性特征,即不同的綠化水體斑塊都具有不同的結構與功能。城市景觀正是通過不同個性化的綠地水體斑塊或單元實現指人與城市環(huán)境、生物與城市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社會經濟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城市景觀利用的人與自然及生態(tài)與生態(tài)間的協調性。這反應了城市景觀設計中綠化水體的個性與生態(tài)協調程度。(3)旅游游憩作用。伴隨科技進步,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給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帶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但因為綠地水體的匱乏,導致自由時間沒有空間支持,表現為人與室外空間供給之間的矛盾問題。綠地水體承載著人群主要的室外活動,并常常具備旅游與游憩的雙重要求。因此,旅游和游憩理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通過綠化水體要素得以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 綠地水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問題
綠地水體與城市景觀設計在城市化進程中變得錯綜復雜。因此,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城市景觀中的綠地水體遭到不同程度破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使那些鄰近城市的原生態(tài)綠地水體逐漸被城市包圍,與之俱來的是城市綠地水體的過度開發(fā)與利用,繼而導致城市濱綠地水體斑塊或單元的逐漸斷裂、衰落甚至消失,成為城市發(fā)展的阻礙區(qū)和盲區(qū)。(2)城市化進程中,侵占綠地或填埋水體以換取更多可供城市化使用的建設用地,就成為大多數城市要面對的問題。城市藍線與其他城市用地控制線組織混亂,城區(qū)綠地、水體面積急劇減少。(3)綠地水體是城市景觀設計中典型生命活躍帶,有著陸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水陸之間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高度生態(tài)景觀復雜性和敏感性,城市化進程的建設活動易導致綠地水體污染、生態(tài)失衡,城市景觀生態(tài)危機日益嚴重。(4)人類與生俱來的親水性和親綠色性,使城市景觀中得綠地水體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公共開放空間,城市景觀綠地水體斑塊或單元具有活動性,但卻缺乏活力和吸引力。(5)綠地水體是最早出現人類活動的載體,伴隨著城市的歷史、文化,是城市獨特人文景觀的展示空間,但由于城市化進程中,綠地水體這種在城市景觀中的重要文化、生態(tài)載體,就會出現或被遺棄、或被破壞、或被國度開發(fā)等種種問題,國內外專家學者都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3 綠地水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探索
3.1 綠地要素應用與實踐
根據建設部2002年6月3日建標[2002]135號文批準頒布《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 852002),其中,大類主要包括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及其他綠地5種,種類13種,小類11種。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除了注重對以上共計29種綠地應用的實踐外,主要探討現階段提出的兩個設計主題:第一,立體綠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應用。立體綠化是指除平面綠化以外的所有綠化,都稱為立體綠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綠化形式為: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樹圍綠化、護坡綠化、高架綠化等。立體綠化相比于普通的地面綠化,具有非常顯著效益顯著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綠化系數大、綠化速度快、生態(tài)效益顯著等方面[2],而且所用植物往往易于繁殖,養(yǎng)護管理簡單,是非常典型的低成本、易養(yǎng)護型園林植物,這在積極倡導低碳園林、低碳城市景觀的當今社會尤其顯得可貴和重要。第二,城市森林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應用。“城市森林”(urban forest)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1962年美國肯尼迪政府戶外娛樂資源調查報告中?!俺鞘猩帧笨梢灾苯游粘鞘兄嗅尫诺奶?,同時,城市森林通過減緩熱島效應,調節(jié)城市氣候,仿佛人們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其最終目讓人們生活在一個可持續(xù)生存和發(fā)展的生活空間。中國由《城市綠化條例》、《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標準》、到《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的制定,各方面對森林、生態(tài)平衡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達成共識。城市森林理應成為展示城市景觀獨特文化內涵,也就是說,繁茂蔥郁的林木間,吸引游人的不應僅僅是大量的負氧離子,大片的生命之色以及休閑感覺,使城市森林充滿動感、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被“活化”,讓游人的城市森林體驗更富意趣。
3.2 水體要素應用與實踐
水體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常表現為以下四種形式:靜水、流水、落水和噴水[3]。但現階段,水資源緊缺問題都已漸漸威脅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如何保護和充分利用水,成為現代景觀設計中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首先,各種節(jié)水技術在水體要素設計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之選;其次,在尊重審美的前提下,以現代數字技術為支撐,探索互動式水體要素設計,提升城市景觀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李文,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劉光立.立體綠化及其生態(tài)效益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2.
[3] 尹安石.現代城市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