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小廣場是指公園、居住區(qū)、機關、學校等單位和城市街頭一隅營造的供游人游憩、娛樂和車輛通行、??康男⌒蛻敉饣顒訄鏊?。小廣場的設計應具有時代氣息,展現(xiàn)城市現(xiàn)代化的精神風貌,新而不俗、布局清新。下面筆者擬從兩方面談談園林小廣場的設計手法。
【關鍵詞】:園林、廣場設計
一、前言
開朗、大氣的廣場環(huán)境,設計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人的這種心理需求,但硬質景觀比例過大,廣場會缺乏生氣,也無助于城市生態(tài)建設;相反,硬質景觀比例過小又不利于人流和車輛的通行,空間也顯閉鎖和小氣,因此,二者之間比例是否合宜是此類廣場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廣場空間相對較小的環(huán)境中,盡不采用圍合型和封閉型綠色空間(如綠籬等),盡童選用分枝點高的樹種是設計師們常用的手法。這樣處理,會讓人視線通透,起到小中見大的效果。
二、合理設置小廣場的地理位置
廣場入口是人們對廣場產生的第一印象,其空間的設計對塑造廣場個性特征、滿足安全感、領域感和空間的歸屬感及提升廣場品質都有重要的影響。其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市民的入場興致。廣場入口是人們出入的通行場所,兼有通行的移動性和停留的靜止性。除滿足人流通行外,還必須考慮為等候和偶然相遇的人們提供暫時的停留空間。如在入口處設置花架、廊、路亭、帶座位的花壇、樹池等 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入口空間與廣場整體空間的連續(xù)性,通過構筑物、植物配置等空間界面的處理和對入口空間進行劃分,來豐富入口空間氣氛,增加空間層次、組織人流活動、滿足廣場的各項需要。
廣場作為公共活動空間,其規(guī)模與使用者的數(shù)量有一定的關系。根據(jù)城市人口分布情況、周圍環(huán)境特點,及人們往往會就近選擇戶外活動場所的特點,均衡設置廣場,其規(guī)模以滿足附近居民活動為宜。據(jù)調查,多數(shù)人進入廣場的時間大概在6∶00~9∶30、16∶00~21∶30, 在中午前后2~3h時則很少有人光顧。廣場的規(guī)模如果過于龐大,在平時沒有集會的時候,會給人們帶來一種空曠、冷漠、不親切的感覺,很難有圍合感,不能產生向心力,凝聚性差,無所依靠,也不能夠引發(fā)人們交往和留下深刻的印象,削弱了廣場作為社會交往空間功能的發(fā)揮。在酷暑的夏季還會因地面反射熱影響到周邊環(huán)境,而在寒冷的冬季,則會產生蕭條感。人們不僅不愿意利用,就連從這里過也感到不愉快。而一些小而緊湊的廣場,讓人感到溫馨舒適,易產生歸屬感。陽光照在廣場上,暖洋洋的,人們三三兩兩自在悠閑地互相交談,三五成群的體育愛好者不緊不慢地打著太極拳,小朋友們追逐嬉戲著,整個廣場充滿無限的生氣與愜意。盡管面積不大,卻讓人感到這小小的空間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真正的廣場意義所在。從當前社會現(xiàn)狀來看,應多建一些小廣場及小廣場群。這樣不僅花錢少、利用率高,且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間品質。
三、重視不同人群的要求
不同的人群對廣場有不同的要求。設計者應先了解廣場使用者的情況,根據(jù)他們的生活習慣、業(yè)余愛好,以及心理需求和民俗民風,來安排廣場大概的活動內容,并通過適宜的處理手段及相應的設計手法,劃分對應的廣場空間,以滿足人們不同活動的需求。即進行廣場設計實踐時應用行為心理學為依據(jù),滿足人的一些天性:
1、人看人的天性:大多數(shù)人在閑暇小憩時都是選擇面對人們活動的方向, 如看臺與舞臺的設置就滿足了現(xiàn)代人參與表演活動的“被人看”、“人看人”的心理表現(xiàn)欲望。故在廣場設置舒適、多樣、大量的座椅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一個廣場的利用率與廣場座椅的數(shù)量多少成正比。
2、自我冒險:人具有尋求刺激的天性。如設一些吊網(wǎng)、索橋、秋千、攀梯、山洞等,讓人在使用時不斷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刺激,而充滿好奇與期待。
3、自我炫耀:人們在公共場合中,總希望能引起他人的重視與尊重,甚至產生想表現(xiàn)自己的即時創(chuàng)造欲望。但人們往往又不愿意讓人看出自己在有意炫耀,常常以某種活動加以掩飾。針對這種情況,設計時應該因勢利導為他們提供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表現(xiàn)他們自己的活動的空間。如獨具特色的小型下沉廣場,意趣無窮的汀步蓮花池。
4、自我保護:人既會在某些時候表現(xiàn)出自己,也會在另外一些時候保護自己,特別是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人自我保護的意識更強,其在行為上主要表現(xiàn)為遠離人群獨自相處,以防止外界對身體、精神等的潛在威脅。這正是人們在選擇座椅時常會選擇后背有所依靠的座位的原因。對此設計者可以通過設計多層次的空間,在開放空間周圍通過遮擋、轉折等手段,形成一個個便于隱蔽自己又與外界有充分視線交流的安全點,但避免出現(xiàn)過于神秘的樹蔭和草叢,以免引起人的緊張。
5、在城市廣場中還存在“邊界效應”的現(xiàn)象,人們往往喜愛在廣場四周的邊界逗留,空曠的廣場內部則很少有人光顧。因為從心理上講,人們不愿意完全暴露在空間之中。所以,廣場還應重視邊緣的處理。
四、重場所
作為市民主要的戶外活動空間,廣場應能為豐富戶外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不同尺度與特點的活動場所。有關研究表明,提高戶外空間品質,有助于誘發(fā)和延長自發(fā)性活動,間接地促成社會性活動。在廣場設計中,應通過營造適宜的活動空間,形成良好的場所感。通常小空間相對來說有良好的空間感、領域感,因有宜人的尺度而顯得更為親切、更有凝聚力、更富有吸引力,也更能滿足人們休息、娛樂、活動的需求。小空間還有利于形成豐富的景觀層次,給人視覺上不斷以新鮮的刺激。但一個相對集中的大空間也不可少。這個大空間應占據(jù)主導地位。小空間布置要適當,不宜瑣碎,并且與大空間要有聯(lián)系。不管是大空間還是小空間, 廣場空間均應以“塊狀空間”為主,“線狀空間”不適應活動的開展。同時,空間設計還應當注意其高差、開敞或封閉等方面的變化和對比,以豐富空間給人的感受,滿足各種活動的開展。開敞空間是流動的、滲透的,可提供更多的內外景觀或擴大視野,在心理效果上常表現(xiàn)為開朗的、活躍的,表現(xiàn)為更帶公共性和社會性,適合開展集體活動; 封閉空間是靜止的、凝滯的,有利于隔絕外來的各種干擾,在心理效果上常表現(xiàn)為安靜的、嚴肅的,但富于安全感,表現(xiàn)為更帶私密性和個體性,可以提供個人獨處的環(huán)境。
五、重綠化
廣場綠化從功能上講,主要是提供在林蔭下的休息環(huán)境,以及調節(jié)視覺、活躍環(huán)境、點綴色彩、豐富景觀等。在樹種選擇上,應根據(jù)當?shù)靥囟ǖ纳鷳B(tài)環(huán)境和景觀特點,選擇景觀效果較好的鄉(xiāng)土樹種,或花開似錦,或秋葉美麗,或季相景觀強烈。種植方式應因地制宜,或獨植或群植或3~5棵點綴于草地之中,使綠地與人的活動緊密結合,加強可達性,提供親人的活動空間。在廣場面積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多考慮鋪裝,結合樹池,以及花壇、花缽或樹陣等形式,花壇、花缽最好結合座位。一定規(guī)模的樹陣,不僅可以界定一個場所,增加一定綠化面積, 而且可構成視覺焦點,同時在濃密的樹蔭下,還能形成相對安靜的小空間,增強空間的可入性且比純鋪裝廣場更具親切感。廣場通過植物的種植,將自然引入到人們日常活動空間之中,增強人們與自然環(huán)境的溝通。同時,也因其合理的種植,廣場既有充足的陽光,又有足夠的綠化,為居民的各種戶外活動創(chuàng)造宜人的活動空間。廣場真正成為能夠承載人們行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場所,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本性。
實踐表明,各種適宜的自然環(huán)境給廣場帶來活動的條件,廣場植被因自然條件中光照、溫度、風、濕度等條件配合,生長得更加茂盛,將凈化環(huán)境、調節(jié)溫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小氣候等作用發(fā)揮得更為突出。
六、公園、居住區(qū)、單位內部的小廣場設計
此類廣場一般屬休閑廣場性質,其位置常常選擇在人流較集中的地方,以方便市民(居民)使用為目的。它的布局不像大型市政廣場那樣嚴肅,往往靈活多變,空間多樣自由,但一般須與環(huán)境結合緊密。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此類廣場從整體而言可以沒有明確的主題,只要構圖符合形式美法則,讓人舒適方便,樂在其中即可。當然局部小空間環(huán)境的功能應該是明確的,每個小空間的聯(lián)系是方便的。如公園一角的晨練小廣場,居住區(qū)內部的健身小廣場和兒童游樂場等,主題不一定突出,但功能是明確的;對于有明顯主題的小廣場,它的空間布局應圍繞主景展開,如公園中的紀念性小廣場一般呈軸線又寧稱布局,并通過動勢向心等規(guī)劃原理來烘托主景,植物配置時應選用能突出主題的樹種作基調樹種, 并同時注意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和藝術性。
2 、此類廣場與周邊道路具有明顯的分界線,一般不允許車輛通行,主要是人的自由活動空間,因此廣場鋪裝主要采用塊料和碎料,前者如大理石、花崗巖鋪裝,后者如卵石鋪裝、冰裂紋鋪裝等,這樣處理更顯濃郁的生活氣息。廣場線型應以自然流暢的線型為主,包括踏步、看臺、水景、建筑小品平面、道牙、花壇的線型都可以這樣處理,讓人倍感輕松、活潑。
3 、此類廣場豎向上一般應有較豐富的變化,忌諱做成平面式廣場??梢愿鶕?jù)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做成上升式或下沉式廣場,必要時人工形成微地形變化。在綠化種植區(qū)應較少采用踏步和直墻,而代之以緩坡,再結合布置疏林草地和色塊:在不得不采用直墻的地方,也應用分枝點較低的喬木和灌木加以遮蔽。此外花壇、水景、建筑小品等也應有豐富的立面,以使人們在有限的空間中享受和體會自然帶來的自由、清新和愉悅。
4、相比鋪裝場地而言,此類廣場應布置較多的綠地,以體現(xiàn)生態(tài)和休閑的性質。綠地除應體現(xiàn)區(qū)域大環(huán)境特色以外,也要體現(xiàn)公園、居住區(qū)和單位內部的小環(huán)境特色。綠地功能與廣場功能應相一致,更好地配合和加強該區(qū)功能的實現(xiàn),如在喬木選擇上應以落葉喬木為主,冬季的陽光、夏季的遮陽都是人們戶外活動所需要的;在草坪的選擇上應以耐踐踏的草坪為主,增強人們的參與意識;最宜布置一些碎料路面或步石在林間和草坪上,讓人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七、結語
園林小廣場的設計不同于大型城市廣場的設計,一些占地面積較大的城市廣場一般都具有大型集會、集散的功能,往往成為城市的主要景觀;而小型園林廣場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是一些城市公園、居住區(qū)和單位內部的景觀亮點,它的設計的成功,能有效地推動這些區(qū)域的文化品位的建設,豐富和滿足最廣大群眾對高質童景觀的需求。
參考文獻:
[ 1 ]王征:《城市廣場空間設計》,《山西建筑》, 2005年04期
[ 2 ]曹文明:《中國古代的城市廣場源流》,《城市規(guī)劃》, 2008年10期
[ 3 ]陳蔚鎮(zhèn):《公共空間規(guī)劃中的空間效應與社會影響》,《建筑學報》, 2004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