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最近頗有些躁動不安!
蘇寧近日宣布,旗下電商網站紅孩子將在朝陽蘇寧超級店落地,以后還將在無錫等重點城市布局實體店。無獨有偶,美妝電商聚美優(yōu)品的首家實體店,已落戶北京前門大街。京東則在早些時候便與新加坡iKnow集團結成戰(zhàn)略合作,在新加坡試水線下實體店。
在上述幾家電商的帶動下,更多電商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在開設實體店上有所作為。樂蜂網放言,今年底開始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設直營店。加上此前已經行動起來的奢侈品電商第五大道、知名網絡品牌夢芭莎、麥考林等,電商“落地”儼然已是大勢所趨。
誠然,在電商競爭趨于白熱化的今天,開設實體店算得上是一條差異化競爭的路子。有調查顯示,80%的中國購物者更喜歡有實體店的網商,原因是它們能給購物者提供真實的產品體驗和周到的售后服務。對于購物者而言,通過網絡鎖定商品,然后在實體店進行體驗、下單,心里更踏實。
此外,以網絡起家的品牌,通過開設實體店,也能很好地進行產品展示,提升品牌形象。相比于網絡渠道,實體店在品牌宣傳上更直接,也更具優(yōu)越性和說服力。正是基于這樣的種種考慮,茵曼、韓都衣舍、鉆石小鳥等一批網絡名牌,才紛紛鋪設實體店。
在今年的“雙十一”招商中,連天貓也動員有實體店的商家線上線下齊動,帶動線下門店參與到聯合促銷中來,足見電商“落地”炙手可熱。
不過,在電子商務顛覆傳統零售業(yè)的論調沸沸揚揚之時,電商“逆襲”線下能否馬到成功?筆者對此并不看好。眾所周知,電商品牌之所以能在與傳統零售業(yè)的交戰(zhàn)中旗開得勝,很大部分原因歸于電商渠道節(jié)省了大量的店面、人力、倉儲成本。而一旦電商開設實體店,高昂的開店成本,很可能將其原本的價格優(yōu)勢消解殆盡。此外,傳統品牌在線下已有多年浸淫,不僅在實體店的運作上,有著自己的豐富經驗,在品牌的美譽度上,也是電商品牌不可企及的??梢韵胍姡娚滔朐趯嶓w店上和傳統零售品牌競爭,不僅很難為自己爭得“新地盤”,還有可能拖累線上業(yè)務,導致雙線博弈,最后“賠了夫人又折兵”。
竊以為,電商“落地”如果單純沖著樹形象、打品牌而來,還是不錯的新思路。但大規(guī)模開設線下實體店,就有可能連自身的特色和優(yōu)勢也一并葬送掉,則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