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美文;氛圍;美景;說美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10—0060—01
近日,聽了一節(jié)七年級語文公開課,內(nèi)容是莫懷戚的《散步》,是一位資歷頗深的教師講授的。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歩驟:一是與文本對話,感知文章內(nèi)容;二是與作者對話,領悟文章主旨;三是與同學對話,品味文章語言;四是與生活對話,凈化自我心靈。不必說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問題設置有多么的新穎獨特,單就這四個大標題而言,就足見這位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煞費苦心了。
然而,這節(jié)課的效果卻并不見佳。我由此想到了一個場面。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也許是阿爾伯特·賈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抑或是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內(nèi)的亞歷山德羅斯的《米洛斯的維納斯》,現(xiàn)在,有人卻把她肢解開來,頭、胳膊、腿、腰一一擺在桌面上,然后請游客欣賞:“看,這是她的胸脯,是多么的豐滿!她的雙肩是多么的圓潤,她的腰肢是多么的柔韌……她是多么的高貴端莊!”
《散步》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它的美在于人情的高尚之美、意境的含蓄之美、語言的清新之美。在質(zhì)樸無華的字里行間,時時充溢著歡樂、關愛與和諧,處處飽含著賢良、孝敬和責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間真情,還體會到了生命之美與生活的力量。閱讀這篇文章,便是在做一次愉悅而又高尚的美的旅行,也是在進行一次關于人性與生命的洗禮。那么如此的美文,如何才能教出它的美感呢?
首先,創(chuàng)設美境,營造氛圍
教美文,就要創(chuàng)設美境。創(chuàng)設美境可以從美的導語入手?!坝幸环N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母愛,因為母愛似水;有一種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這就是親情。親情,是一把抒情的吉它,越到情深處,越能撥動你的心弦;親情,是一掛藤蘿,不管你身在何方,它總是緊緊牽著你的手”。一席暖暖的話語使學生置身于濃濃的親情之中。
創(chuàng)設美境,音樂是不可少的。音樂是離我們心靈最近的東西,它可以強化人們的情感,豐富人們的心靈世界,還可以激發(fā)人們內(nèi)心深處潛在的能量。一曲出自法國作曲家圣桑之手的大提琴曲《天鵝》,把學生帶入了寧靜、優(yōu)美的田野,伴隨著教師優(yōu)美、動情的范讀,學生已被美景、美事、美情所陶醉。
其次,聽讀美文,想象美景
再如魯彥的《聽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yōu)美散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jīng)歷。教師可讓學生在反復聽、讀的過程中,領略海潮漲落時的情景,領略海睡、海醒、海怒時的無窮變化,領略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高爾基的《海燕》,學生在聽、讀中便可感受到海燕的勇猛堅強、樂觀自信,感受到像海燕一樣的革命先驅(qū)者以滿懷的戰(zhàn)斗激情,熱烈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的戰(zhàn)斗精神?!督鹕ā菲绦?,意蘊豐富,在聽、讀的過程中,師生與作者共同享受著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再次,整體感知,悟美說美
學習美文,切忌拆解。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緊扣美的主題,整體感知,宏觀思考,自由表達?!白x完全文,你在思考什么?”“你覺得文章美嗎?美在什么地方?”就這樣一個問題,學生想說點什么就說點什么。
也許他們會說到自然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著水泡?!边@幾句景物描寫透露的是春的氣息,也傳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也許他們會說到人性美。“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边@里飽含著“我”對母親的關愛之情,也體現(xiàn)了對年老生命的關注和尊重。也許他們會說到語言美。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薄拔夷赣H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边@種對舉在文中隨處可見,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同時也在對比中突出了尊老愛幼的主題,彰顯了中年人強烈的責任感。
可能還會有許多教師無法預設的美點會被學生一一道出。如此一來,教學目標達到了,重點明白了,難點突破了。師生在輕松、愉悅中享受了一頓精美大餐。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美文要美教。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美境下,盡情地聽,盡情地讀,盡情地悟,盡情地說。在聽、讀、悟、說的這一系列過程中盡情地享受美文所帶來的美感。切不可把一篇美文肢解得七零八落,那樣,美便無處可尋了!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