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0—0028—01
課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yōu)化教學過程,首先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突出“注重個性、生動活潑、師生平等、講究實效”的特點,實現教學目標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優(yōu)化。目前,在我縣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填鴨式”、“灌輸式”的陳舊教學方式,缺乏對教學的研究和學法的指導,課堂氣氛沉悶,沒有活力,學生死啃書本,死記硬背,教學實效差,學生負擔重,導致教學質量偏低。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要優(yōu)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學科知識的傳授,還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要把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能力作為核心目標和落腳點。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把創(chuàng)新貫穿于優(yōu)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始終。
二、要研究和改革教學方法
倡導啟發(fā)式、愉快式、探究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能再依靠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必須改變原來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知識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變成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陣地。課本知識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因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究和思考,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真正的知識。
三、努力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激發(fā)、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等自主探索品質,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時間、空間、氛圍,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要調動學生內在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敢探究。
四、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
教學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對課程不斷豐富的過程。教材只是一個載體,具有開放性。教師千萬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應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活動中關心學生學習和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還要關心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健康。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按照符合各自特點的步伐,揚長避短,獲得各自的最佳發(fā)展。我們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突出每個學段、每個學科各自不同的教學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五、加強學法研究和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僅要鉆研教材、研究教法,還要研究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養(yǎng)成自主探索、勇于鉆研的品質。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從而逾越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
六、要提高教學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教師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放在鉆研教材、提高教學實效上,而不是通過大量地布置作業(yè),加重學生的負擔來換取學生成績的暫時提高。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要適量,不得隨意加大作業(yè)量。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尤其要加強計算機等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教學實效。學校要鼓勵教師制作一些教具、學具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在提高教學實效上下工夫,在減輕學生負擔上做文章,讓學生在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中,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