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程參與;滿足成功的欲望,發(fā)揮學生差異參與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主體作用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不但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更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衡量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其實效性如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和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差異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激發(fā)學習熱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人要不主動學會些什么,他就一無所獲,不堪造就……人必須主動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彼脑挸浞终f明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因而,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講讀課文的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讀質疑,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并在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互助解答的基礎上,再向教師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互助學習,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不懂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我根據(jù)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去調整教學,組織教學。所以,培養(yǎng)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要求等設計各種教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而且學生參與的面要廣。比如,了解課文大意時讓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某句、段、篇時,讓全班學生自由練讀;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時,讓全班學生自由練講;對于教師提出解決課文重、難點的問題時,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同位討論等等。同時,又要讓學生全感官參與,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還要動口、動手、動腦。教師要采用各種教法,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學活動。如,我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先設計好表格,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運用學法,邊學習邊參與板書這一教學活動,我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大面積參與板書,并把學生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參與訓練,就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程參與
為了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全程參與教學過程,親身實踐、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的目光、微笑的暗示或者鼓勵性的語言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如,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我指導學生很快就要學完《小白兔和小灰兔》這一課了,學到最后一自然段時,針對小白兔說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一句話,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白兔說的這句話對嗎?為什么?”看到舉起的小手不是很多,我溫和地說:“回答錯了沒關系,老師會幫你的,我看誰最勇敢?”學生聽了,紛紛舉起了猶豫了一會兒的小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微笑、激勵、期待帶進課堂,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大膽舉手,讓學生能由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
四、滿足成功的欲望,發(fā)揮學生差異參與的作用
人有千差萬別,因而學生群體中客觀地存在著心理特征、思維發(fā)展、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我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嘗試獲得成功的喜悅,發(fā)揮學生參與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于發(fā)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痹诮虒W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認真投入學習,但終無所獲,只能興味索然;反而,若讓他們嘗試達到預期目標的成功,就會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例如,我指導學生背誦指定的課文時,在課堂上有的學生讀幾遍就能背出,但有的學生卻不能一下子背出。于是,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優(yōu)生背得流利或者能夠背出,要求學困生讀得熟練,能夠背出就更好,這樣學困生就不會知難而退,而是和優(yōu)生一樣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克服困難的熱情。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教學原則,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重視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持久性。
(作者單位 湖北省來鳳縣舊司鎮(zhèn)高洞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