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內(nèi)容是“矩形的性質(zhì)”,我按著事先的設計在一環(huán)一環(huán)地進行著。25分鐘后,新課的內(nèi)容完成了,大家知道了矩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以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下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之間出題互解。結(jié)束后,老師都象征地問一下,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沒有。)這時陳妍彤同學(化名)舉起了手。老師我有問題,我的問題是: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其周長為6,斜邊上的中線為1,求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這個問題誰能解答?我的話音剛落,2組1號侯婉毓走上講臺,講到一半講不下去了,誰還能講?無聲,沉默。我提示說考慮用整體思想方法來解,但不能用方程解。如果用方程,這是一個一元二次方程,我們不能解。剛說完,劉昊明就走上講臺開始講了。因為斜邊上的中線為1,所以斜邊長為2,所以兩條直角邊的和為4,設一條直角邊的長為x,則另一條直角邊為(4-x)。我提示說,用方程目前我們解不了。他根本不聽,接著說,由勾股定理得x2+(4-x)2=4;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可得2x(4-x)=12,所以x(4-x)=6,所以S=0.5x(4-x)=3。他說完這一切,好比一套組合拳打在了大家的臉上,好多同學暈暈的直撓頭。我知道劉昊明同學并沒有一味地去求兩邊分別得多少,而是求兩直角邊的乘積,從而使面積問題得以解決。在一般情況下,大凡解法都是列得一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這位同學巧妙地運用整體思想而不用解方程,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解出了此題,此舉打破了我多年壟斷的八年級不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神話”,這是新課堂帶來的結(jié)果。只有在新課堂中才有老師和學生平等的交流,才能真正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流暢。當時這樣的解法我沒有想到,對此解法我及時地給予肯定。
一、新課堂下,教師的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更重了
以往的課堂學生在教師的條條框框下學習,所有可能皆掌握在教師手里,而新課堂是開放的課堂,不知什么時候就能把他的奇思妙想拿出來。如果教師不認真?zhèn)湔n,知識準備較少,那么有可能不能及時回答甚至不能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一次兩次我們可以說課下研究,時間長了,學生怎么信你?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教師何嘗不應厚積薄發(fā),以博學而致遠呢。
二、不要太重視形式
作秀擺樣子圖熱鬧是萬萬不可的。形式的東西較多,往往是只重其表難入其里。課件有時可用可不用。不一定每一節(jié)課都得轟轟烈烈。我認為數(shù)學課堂上很多時候需要的是一種靜靜的思考。
三、把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精彩表現(xiàn)當成終極目標去追求
不論什么形式的課程改革,我想都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樂之者為最終目的。因此,通過各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挖掘?qū)W生的潛能至關重要。需要我們?yōu)閹熣卟恍柑剿鳌?/p>
面對新的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疑惑,但我會虛心學習,不斷摸索,不斷完善。我愿意給學生一個生動愉快、民主自由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使教師的那些固執(zhí)的“神話”一個個地被學生打破。
(作者單位 吉林省磐石市第三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