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也是檢驗學生能否將所掌握的語文知識運用于寫作實踐的手段和途徑。然而,在實踐教學中,作文成了學生厭惡的課程,怕想、怕寫,思維難以活躍、難以表述,從而喪失了寫作文的信心。
關(guān)鍵詞:寫作素材;日記;語言積累
一、貼近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學作文,在一、二年級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寫一些簡單短小的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所以選題必須圍繞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講。
例如,記事、記人文章,我要求學生把他們最熟悉的幾個人做的幾件事,讓他們挑選其中一人一事記下來,先讓他們試講,要求有頭有尾,清楚交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之后,適時全班中指導、點撥,可以用上什么修辭手法讓文章生動形象,讓他們說說活動中的語言、行為、動作、心理如何體現(xiàn),這樣下來,學生文章的層次感明顯提升,再起草自然一促而就了,大部分學生能寫出通順、內(nèi)容充實、有條理的文章來。
二、觀察先行,日記隨行
目前,有些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很主要的一點是指導方法失之片面,教師只注重了作文課的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的指導,忽視了平時“觀察”這一作文的第一基本功。
魯迅在總結(jié)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時曾經(jīng)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边@就是強調(diào)觀察和積累的重要,觀察是思考和表達的基礎和前提。
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自己周圍的人和事開始進行觀察,從同班同學觀察,注意他們的相貌、性格、脾氣、愛好有什么不同,他們的舉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再從學校觀察到社會觀察,從社會觀察到自然界觀察。這樣,學生從日常觀察中獲得了寫作素材,但這僅僅是表象,再有目的地去敘述、思考,把事情細致、逼真地再現(xiàn),不能錯過觀察與及時記錄的時機,一旦獲得生動的細節(jié),就立刻用日記的形式表述出來。
開始時,讓學生放膽寫,以后逐步提出定向要求,向作文過渡,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边@樣長期堅持下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和觀察能力,還為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學生的日記也逐步作文化,寫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注重面批,鼓勵修改
認真批改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途徑,特別是對初學習作的三年級學生更應該精批細改。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敝挥姓J真批改才能為學習打下良好的習作基礎,才能不斷提高其寫作能力。我們每次堅持面批三分之一,首先糾正錯別字,讓學生當面訂正,以加深印象。
在學生的作文中病句可以讓學生先自改,如果無法自改出來,我們隨后可以比一比講解,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在非面批作文中,應加必要的針對性的眉批、邊批,盡量做到恰如其分,通俗簡潔,鼓勵為主,并鼓勵學生再作,教師可以在二作的基礎上再改再加分,每改一篇作文都作詳細的批改筆錄,為作文評講提供依據(jù)。
四、閱讀同步,語言積累
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總覺得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就是有話形容不出來或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但寫不具體,結(jié)果只用一些簡單的詞句一概而過,所以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物,內(nèi)容干枯無味。近來,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閱讀訓練,擴大知識面,加強想象訓練,注重語言積累。平時,我讓學生在課文中堅持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寫了什么;二細讀課文,明確文章怎么寫;三讀課文,理解為什么寫;四讀文章,為什么這樣寫;五讀活課文,思考怎樣學寫。這樣,在閱讀中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場景氛圍,與此同時,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課外書籍,背誦優(yōu)美詩詞、散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還定期舉辦故事會、朗誦會、智力競賽等活動,還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及時積累妙詞佳句。實踐證明,每搞一次活動,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為提高作文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寫作技巧,指導隨上
我們改變學生不愛作文的現(xiàn)狀手段之一就是要給學生習作空間的自由,引導他們有興趣地、多角度地觀察透視生活,我以為在寫作技巧的前提下,要保證學生快樂習作,不要讓學生把作文當成一種負擔,而當成一種享受;展開聯(lián)想,為寫作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課文留白處放飛思維,寫出有佳意的文章,使某種形象更貼近生活。學生的日記中,教師要敢于解放學生的心靈和大腦,放開學生思維,讓學生從獨特的經(jīng)歷中感受和發(fā)現(xiàn)話題,讓學生在以某一點為中心的作文中發(fā)散、激活思維,激發(fā)欲望,自由寫作。
之后,在學生的日記中選出幾篇來全班展示,讓學生自由點評,如何表述可能更好,或者你認為好在哪里。我想:長此以往,把作文教學滲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學習中,學生就不會畏文、怕文,寫作能力會不斷地提升,也是作文通向成功的基點。
我可以相機出示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好詞、好句、好段,讓學生在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語言、修辭、藝術(shù)效果等方面去領悟,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表現(xiàn)欲望。
對于三年級作文剛起步的孩子來說,難能可貴的就是“真與純”,在孩子真實的情感表達上,教師要直接地保護他們的真實心態(tài),不能讓多粉飾的文章污染他們的心靈。
綜上所述,教無定法,作文的教學方法也是千變?nèi)f化的,三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一步登天,主要在平時的培養(yǎng),當學生的心靈語言一旦被喚醒,在生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言表達上受到個性的張揚,學生習作上有了自由的美、靈動的美,在教師有目的的訓練指導下,他們的寫作能力也一定會在千錘百煉中得到培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新溝實驗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