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生創(chuàng)造出許多古詩名作,透過李白的詩歌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感情。古人云:“詩可以傳情,詩可以言志?!比欢畎自姼柚兄饕憩F(xiàn)出他坎坷的仕途生活。李白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然而他的仕途又將他一生的悲劇展現(xiàn)出來。主要分析了《行路難》中李白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李白;行路難;人生悲劇
李白在《行路難》中這樣寫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边@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年被賜金還山離開長安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出詩人即將離開長安時,心中充滿了苦悶。
從《行路難》整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在離別長安的時候,雖然有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但是這樣豐富的盛宴不能夠使得李白的心情變得舒暢?!巴1扼绮荒苁常蝿λ念櫺拿H弧笨梢钥闯鲈娙诵闹械拿H?,然而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可以看出,雖然李白心懷偉大政治抱負,但是他的仕途道路卻是艱難的。
李白在25歲的時候遠離蜀,南至洞庭湘江,東至越州,在他漂泊的生活中,曾經(jīng)寫下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李白的一生放蕩不羈,在他漂泊的生活中,他廣交天下名士,并且多次拜謁社會名流。李白希望他這匹千里馬能夠得到伯樂的賞識,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在李白十年漂泊的生活中,他的生活貧困潦倒,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沒有將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
李白的人生悲劇主要表現(xiàn)在他追求一生的政治理想沒有實現(xiàn)。李白從小聰明好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能賦相如,劍術自通達?!庇捎诶畎讖男∈艿饺寮?、道家以及任俠等多方方面思想的影響,身上具有強烈的愛國之情。在李白年輕的時候,正是唐朝的開元盛世,此時唐朝的政治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比較快,并且思想文化已經(jīng)達到了繁榮,這樣的環(huán)境使得李白受到了鼓舞,所以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政治理想。
雖然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失敗之后,李白已經(jīng)遍體鱗傷,但是他得到了賀知章以及玉真公主的賞識,在他們的推薦下,李白被召入京。在被召入京時,李白曾經(jīng)得意地發(fā)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感嘆。然而入京的生活并不是李白所想象的那樣,在進京的那段時間里,李白看到了官場生活的黑暗。李白在京城生活期間,力士脫靴、貴妃研墨、天子引紙等都表現(xiàn)出李白恃才放曠,得意非凡。然而李白這樣的舉動使得高力士一直懷恨在心,因此高力士及楊國忠教唆唐玄宗,最終李白被賜金還山,被攆出了長安,李白通過自己的詩歌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xiàn)出來。離別長安表現(xiàn)出李白的政治理想開始破滅?!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道出李白的仕途艱難以及李白對自己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做了多年的準備,從小飽讀經(jīng)書,希望能夠得到君主的賞識。“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通過呂尚以及伊尹的典故表明李白想被君主重用。雖然李白仕途坎坷,但是他一直堅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為了能夠擺脫彷徨以及排除自己心中的苦悶,李白曾經(jīng)發(fā)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呼喊。
《行路難(一)》《行路難(二)》以及《行路難(三)》所表現(xiàn)的感情是不同的,《行路難(一)》主要描寫了朋友為李白餞行,然而李白面對著美酒佳肴,心情始終是苦悶的。在李白的心中有太多的憤懣,李白感慨,雖然天下很大,但是哪里是他的容身之處呢?李白用姜太公以及伊尹的例子安慰自己,因此他堅信他能夠得到君主的賞識,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在自己的詩中具有憤懣之情,又寄予了一定的希望,表現(xiàn)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一直激勵著后世的知識分子?!缎新冯y(二)》開篇就闡述了世間的道路千千萬萬,卻沒有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從而將詩人的憤懣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接下來詩人將原因闡述出來,并且表明自己絕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違背自己的良心。盡管李白的仕途是坎坷的,但是李白仍然堅信自己會得到君主的賞識,最終能夠實現(xiàn)為黎民蒼生造福的政治理想。然而《行路難(三)》與《行路難(一)》和《行路難(二)》在風格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行路難(三)》中通過使用對比的手法將李白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來。
通過李白的《行路難》可以看出,李白艱難的仕途生活以及在面對打擊時,詩人仍然能夠保持一顆客觀的心態(tài),在面對困難時的永不言棄,值得我們學習及贊揚。
參考文獻:
[1]牟張敏.深入解讀文本拓展教學深度:李白《行路難》的解讀及教學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2):22-23.
[2]高容.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從《行路難》看李白[J].學周刊,2012(11):45-46.
作者簡介:白智童(197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和高等職業(yè)教育。
(作者單位 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