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素分析法是語言學中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從義素的角度對楊伯峻《論語譯注》中的“君子”一詞進行詳盡分析,以此來說明義素分析方法。
[關鍵詞]義素;義素分析法;《論語譯注》
[中圖分類號]I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12-0041-02
義素是構成詞義的最小意義單位,也就是詞義的區(qū)別特征,所以又叫詞的語義成分或語義特征。
認識一個事物往往從它的形態(tài)、特點、構成、功用、性質(zhì)等多方面來考慮,我們用一些詞來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屬性,而這些詞就構成了該事物的基本要素?!霸谶@些要素的基礎上就能概括出指稱這一事物的詞的詞義。這樣的要素就稱為義素?!蓖ㄟ^運用眾多聚合的義素來研究某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義素分析法。
現(xiàn)代語言學的總體目標是對語言學進行科學分析,義素分析法可以說是索緒爾結(jié)構語言學思想在語義研究中的具體運用,是人們對語義進行科學分析的一種有益嘗試,所作分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作為一種分析方法,結(jié)構語義學模式較之傳統(tǒng)的義項分析和詞義描寫表述更科學、描寫更細致,它能清楚簡明地說明詞義的結(jié)構、詞義之間的異同以及詞義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有助于人們學習和掌握,也有利于詞義研究和描寫。
總之,運用義素分析法,在詞匯學領域中有助于對詞匯進行更加科學的釋義,還有益于同義詞、反義詞辨析。在語法學領域,我們可以從詞語的基本義素角度更加科學地闡釋歧義句的原理;還有人從文學的角度,運用義素分析方法去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方面。所以,義素分析法的研究范圍很廣泛。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筆者僅以《論語譯注》(楊伯峻)中的“君子”一詞為例,具體闡釋義素分析法的具體運用。《論語譯注》中的“君子”共出現(xiàn)了107次,而每次出現(xiàn)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也不同。
義素分析法不僅僅是根據(jù)詞的詞匯意義總結(jié)概括出來的,還得把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依據(jù)不同的語境可以總結(jié)出不同的義素。例如在《論語譯注》(楊伯峻)中的“君子”:
所以,在不同的語境中,“君子”的義素是不同的。
我們把同組中的共同特征叫做共同義素,雖然在不同的語境中“君子”一詞的義素不同,但在不同的語境中總會有共同義素。例如:
雖然“君子”出現(xiàn)在不同的章節(jié)中,但我們可以通過義素分析法,知道“[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和:“[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都具有【+謹言】、【+慎行】的含義。
有人把區(qū)別特征叫作區(qū)別義素。如楊伯峻《論語譯注》中的“君子”分為“有道德”的人和“在高位”的人兩個釋義。我們可以通過“君子”的基本義素,對其進行區(qū)分。例如:
用義素分析法分析問題,需要注意義素與義素之間的關系,對于多個義素對一個詞進行解釋時,這些義素具有條件性、假設性、層次性和遞進性的關系。例如:
在6.26中說:“君子可以叫他遠遠走開不再回來,卻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騙他,但不可以愚弄他。”所以說,孔子認為君子可以欺騙別人是在愚弄別人的基礎上,而不是說君子可以欺騙別人。
多義聚合系統(tǒng)是憑借著某個(些)共同或相似的義素或明或暗聯(lián)系著的一個系統(tǒng)。按照法國語言學家格雷馬斯在其《結(jié)構語義學》 中的表述,義位就是一些義素與一些義素的橫向組合關系。
筆者以為,《論語譯注》中的“君子”一詞,具有“仁”、“義”、“禮”、“信”、“中庸”和“德”等多個義位。例如“信”是“君子”的一個義位,“信”可以是使人相信,這樣就要求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其次,“信”還包括要堅守自己的信仰,不能因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受其左右。
在多義聚合系統(tǒng)中,中心義素是多義類聚的一條主干,為了使詞義更加明確具體還有其他附加義素。下面以【+慎行】、【+克己】為中心義素為例,具體說明中心義素和附加義素之間的關系。
義素分析方法是從微觀層次來探討詞義,使詞義更具說服性,但目前義素分析方法僅僅對于實詞實義進行分析,對于連詞、介詞、助詞和語氣詞等虛詞目前還無法研究。義素分析法到底能不能運于對虛詞的分析,如果可以,那么從什么角度分析以及運用該分析方法可以取得什么樣的意義,值得研究。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伍鐵平.普通語言學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