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除了五篇閱讀理解文章之外,還包括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等部分,也對學生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當中,應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的教學,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英語水平。
關鍵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高中;課文教學
就高考的閱讀理解分析可了解到,其閱讀的總量為3000~3500詞,要求學生閱讀速度為55~70詞,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求,同時閱讀題材以及體裁呈現(xiàn)了多樣化的發(fā)展特點,具體體現(xiàn)了時代性、生活性、實用性以及科學性的發(fā)展特點,從而明確了閱讀與新課程改革接軌的發(fā)展趨勢,具有較強的信息量以及知識
性。閱讀題型基本保持穩(wěn)定,全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對表層及深層信息的判斷能力。近幾年高考題目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深層解題能力考查比例,總結歸納詞義以及句意成為考查的熱點,由此可了解到,其對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高考閱讀理解對學生的要求,從而能主動進行課文教學的改革,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抓住文章大意
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了解和掌握文章大意,而不限于細節(jié),多數(shù)狀況下,明確了文章的大意則基本達到了閱讀的目的。
而大部分學生容易在遇到生詞的情形下就無法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避開生詞,掌握文章大意并最終達到閱讀的目的。
2.限時閱讀
無論在課堂內外,教師都應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水
平、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長度、文章的題材等限定學生的閱讀時間,從而能定時定量達成閱讀教學目標。
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應具備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精讀為主、泛讀為輔”。新課改的人教版教材中一般有兩篇文章,可將其中一篇用作精讀,使學生能從中學到詞匯、語法等綜合知識,由于每個單元新的語言呈現(xiàn)多樣化的發(fā)展特點,其重復出現(xiàn)的概率較低,因此應通過量的積累推動質的提高。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從而實現(xiàn)對英語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三、增加閱讀輔助材料
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多由于課時不夠,在教授完課文內容之后,無法有更多的時間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由此,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英語課外讀物,例如Students’Times,21St
Century Teens,English Weekly以及New Concept English等等,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不僅鞏固了其所學習的基礎知識,提高了閱讀的速度,擴大了課外學習知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語感。
四、掌握閱讀技巧
問題式尋讀法是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
可要求學生不看閱讀材料,直接明確每個問題的考查重點,抓住出題意向,由此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明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通過一定的練習之后,與學生一起總結出題干的語言形式以及出題者考查的關鍵點。譬如,高考閱讀理解的文章若是說明文或者議論文,那么文章中所舉出的例子則應是對道理的理解。重要的是該例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在此之前或者之后通常將有一句總結說明性的句子,這個句子往往是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舉例的目的。若是例子與全文的主題有關,那么則應是對主題的例證,其答案為主題句。若是舉例與段落的主題相關,那么則應是對段落主題進行例證,其答案為段落主題句。由此,該種方式的針對性較強,不僅能提高閱讀的速度,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閱讀做題的準確率。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可直接使用問題式尋讀法,而英語基礎較為薄弱、語感不強的學生,則應按照順序閱讀而后再尋讀,由此達到較快的閱讀速度,提高做題質量。
總之,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當中,應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的教學,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曉麗.關于高校會計英語教學的探討[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12).
[2]朱劍慧.高中學生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之探討[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0(12).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足中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