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諸多弊端,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得以彰顯的情況,展開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效果;探討
教學的目的無非是讓學生把握知識,學以致用。但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師在上課時,過于注重知識要點的傳授,過分強調(diào)學生接受,忽略學生的自由發(fā)展、自主探究,以致學生思維打不開,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思想政治教師,也是擺在思想政治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機遇。對此,筆者基于多年教學實踐的認識,就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展開探討。
一、細致而充分的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細致而充分的備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過去是依教材而備教材,或以高考為風向標進行緣木求魚式的備課,其結果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則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大多以教師的“解讀”驅(qū)動或替代學生的“解讀”,學生只是接受式的學習。而新課程改革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诖朔N理念,教師備課時必須匠心獨運地緊扣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方能預立有度。
1.備大綱
教師要充分研析課程標準對教學的層級要求,據(jù)此制訂教學計劃,從而將不同的知識目標要求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去,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備教材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基礎性、生活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備教材主要是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結構體系、教學內(nèi)容的重、難點,并依此設計靈動的教學思路。
3.備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備學生成為備課的關鍵。教師要盡可能了解不同層面學生的學識基礎、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的差異,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生動有趣的導入在教學實踐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鋪墊,導入得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該節(jié)課的整體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意和激情,覺得思想政治課并非那么平淡無奇和蒼白無力。這樣,一節(jié)課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必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中,結合新課改要求和學生實際,可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情境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使每個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融入課堂教學中)、趣味激情導入和懸念期待導入(趣味、懸念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喚起學生興趣,激發(fā)探究知識的欲望)的方法,既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互動中,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思維,又真正凸顯學生的思想主體地位,貫徹新課標的主旨與要求,把曾經(jīng)讓學生和老師都頭疼的思想政治課上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三、制造課堂高潮,渲染教學氛圍
教師在成功導課后,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失時機地推動教學高潮,以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積極狀態(tài),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設計、制造教學高潮呢?
1.情動心弦,引發(fā)共鳴,形成教學高潮
莊子曰:“不精不誠,不能感人?!痹诮虒W中,教師要以情真意切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燃學生的情緒,扣啟學生的心扉,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只要教師于教學關鍵處能凝情注理、動人心弦,就能達到以情育人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教學高潮。
2.參與表演,角色互動,掀起教學高潮
如果一節(jié)課教師上得波瀾不驚,毫無生趣,難免造成學生視聽疲勞而思緒飄移。事實上,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相關事例為學生搭建表演平臺,采用課前充分準備或即興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自導自演中增強教材內(nèi)容的娛樂性、直觀性,使學生在享受表演的快樂中領悟知識。這種師生共同參與、角色互動的“原生態(tài)”作品最能掀起教學高潮。
3.學思結合,疑義相析,促成教學高潮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通過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引發(fā)積極思考。當學生囿于“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的適時釋疑、解惑,則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這比平鋪直敘更具峰回路轉(zhuǎn)之效。學思結合,疑義相析,既能滿足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需要,又能促成課堂教學高潮。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授人以漁”
教學過程是師生教學相長、知識驗證的過程。而傳統(tǒng)的“我講你聽”的“告訴式”為主的教法剝奪了學生思維、選擇和嘗試的權利,只能扼殺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讓學生機械地掌握知識,僅僅是墨守成規(guī)地“授人以魚”,讓學生通過探究生成知識才是務實創(chuàng)新的“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他對是否接受教師的教誨,是否思考和理解學習內(nèi)容,是否把學習內(nèi)容應用于自己的行動,起著決定性作用。
每個學生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潛能優(yōu)勢。不是學生做不到,而是我們沒有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思考、研究、創(chuàng)造的舞臺。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教學愿望上相信學生,不要做學生思維的“獨裁者”,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成為知識的“踐行者”。
五、正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智慧發(fā)揮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情境、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和寬松的思維氛圍,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使學生崇知樂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無節(jié)制的曲迎學生的個人興趣,教師就會喪失教學“制導權”,導致課堂失控。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預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法,對課堂教學做精心、合理的組織安排,科學預見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對過程進行管控,堅持適度原則,以此確保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把握他們的思想和思維狀態(tài),幫助他們明確探究目的,指導他們開展探究活動,當發(fā)現(xiàn)他們的思維方法或思想狀況出現(xiàn)偏差時,要適時介入,及時引導,如果學生討論時偏離主題或產(chǎn)生錯誤的情感及觀點有可能被放大,而我們卻沒有及時因勢利導,就會導致課堂討論失敗,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背離教學目標。
六、以藝術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學識勝地
學生普遍認為政治課堂枯燥乏味,教師不是形而上的照本宣科,就是假大空的高談闊論。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要徹底摒棄以往教學中生硬、說教的語言,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糅合愉悅的情感來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
1.教師要注意語言的幽默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不喜歡一個嚴肅古板的教師,尤其是一個索然無趣的政治教師。適當運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會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使原本艱澀的問題、冷淡的場面變得輕松自然。
2.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還應恰當運用肢體語言來發(fā)揮對口語的補充作用
用和藹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shù)氖謩?,使教學張弛有度,節(jié)奏明晰,聲情并茂,妙趣橫生,在寬松活躍的氣氛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把政治課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陶冶。
3.在語氣上可通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變化增加教學感染力
在語態(tài)方面,以平等互信的交談方式引發(fā)情感共鳴,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溫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會生發(fā)出來,政治課也就上得盎然有趣了。
關于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除如上所述,筆者認為還可以通過優(yōu)化作業(yè);撰寫個性化教學反思;開展時政教學;拓展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從更高層次上豐富和提升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甄麗娟.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政治課的動力.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07).
[2]嚴衛(wèi)林.政治課堂“有聲”才“有色”.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09).
[3]王建國.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初探.新課程:教研,2010(01).
[4]陳東升.讓政治課堂因“導入”而更加精彩.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05).
[5]王如新.新課程下政治課有效備課的基本要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9).
[6]吳寶傳.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芻議.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閩清縣第三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