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是個古老而年輕的話題,到底怎么課改,眾說紛紜。
自從2003年以來,我就在課改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一直裹腳不前,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突破,2012年暑期我參加了省教育廳以及縣教育局組織的兩次培訓,終于豁然開朗了。
【課堂實錄】
……
課題:從世界看中國——國土遼闊的中國(八年級下冊第一節(jié))
課時計劃:2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認識中國”(板書“認識中國”),認識一個國家和認識一個人是一樣的,先要問他叫什么,然后問他是哪里人……
學生:(學生思索)
師:我們今天認識的國家的名字……
學生:中國。
師:它是哪里的?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請同學們閱讀第1~2頁完成第4頁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完成問題,老師走進學生指導之。
……
六七分鐘后,老師提醒學生。
師:中國的地理位置首先應怎么樣描述?
學生:半球位置。(課本第4頁有提示)
師:中國的半球位置?
生1:北半球、東半球。
師:你怎么知道的,給同學們講講緣由。
生1:支吾半天,答非所問。
師:那我們先探究一下中國位于北半球的緣由?大家把目光移到第1頁圖1.1,回憶怎么樣劃分南北半球?
學生苦思冥想,有的默不作聲,有的竊竊私語……
師:提醒大家一下,看圖中間的那條線……
話未完,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赤道、赤道北邊是北半球,南邊是南半球,所以,中國位于北半球……
師:大家的討論很熱烈,老師從大家的言語中已經知道解決了這個問題。然后進入下一個議題。
學生又是沉默。
師:地球是怎樣劃分東西半球的?
生2:西經20°和東經160°。
生3:是它們構成的經線圈(小聲地)。
師:你說得完全正確,那你能不能在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
學生又一次沉默了。
師:同學們可以互相溝通溝通,或許會碰撞出心靈的火花。經過老師的點撥,少部分學生終于在圖中找到了這兩條經線的大致位置。
師:有的學生已經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幽徑,請這部分學生把你知道的告訴周圍的同學,當然還要說明原因,沒有找到“幽徑”的同學請你“不恥下問或上問”和你的同學打聽一下。
頓時教室里就像開了鍋一樣,沸騰了起來。同學們之間互相溝通、互相請教后,滿意的笑容洋溢在教室中。
……
最終,這節(jié)課只完成了教學內容的四分之一。
【課后反思】
課改需要新理念去支撐,新理念需要新方法去實現。通過這節(jié)課的嘗試,我認為課改必須要放得開,不以分數的多少論得失,不以課堂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論成敗。所以,要想課改成功,我們需要在幾個方面加以關注:考核學生不在單以分數來下結論,當然學校也得修改以成績給老師排隊的做法,備課要以預案為主,授課堅持教無定法的原則,堅持學生自由思維和允許學生思想火花自由碰撞的原則。
(作者單位 山西省柳林縣聯盛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