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句銜接連貫就是語言的表達要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聯(lián)系、銜接與呼應。做到話題統(tǒng)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做題時要注意:①綜觀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陳述對象,語段的結構特點,感情基調,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點等。③語句的連貫不能只注重語言形式的連貫,主要應看句子的內容是否前后照應,意思是否連貫順暢。
縱觀近幾年高考的語句銜接題,題型無非是兩種:①嵌入題也稱“復位題”,已給定上下文句,確定語境,要在其中填上一句話。湖南省(2010年~2013年)四年的高考考卷中,2013年考卷第四題考查的就是這個題型。②排序題,即給出若干句子,按語意連貫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話。如2013年新課標卷1第15題考查就的是這個題型。
無論是嵌入題還是排序題都需要根據句子語意的需要進行正確組合,這種組合具有不可隨意更改的邏輯性,所以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果沒有掌握方法,學生很難選擇正確選項。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五看”。
一、看話題是否一致
話題一致是保持語言連貫的基本要求。一個長句或句群只有話題和陳述的角度一致,中心才會明確,語意才能貫通。如果中間轉換了話題或陳述對象(主語),勢必會影響到語意的連貫。
如,在文中①②橫線上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金沙江大峽谷旁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納西古城,①__________,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古城出現在前面。②__________,上面鐫刻這“寶山石頭城”五個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②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B.①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建著古城②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C.①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建著古城②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D.①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②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題干第一空前的陳述對象為“納西古城”。根據陳述對象一致性原則,緊接著的主語也應該為納西古城。排除B、C選項。題干第二空后面的陳述對象為“上面”。因此最后確定為D。
二、看語意是否照應
從局部來看上下句之間內容上呈現的對應關系,也往往體現語言順序的一致性,肯定或否定的一致性。
如,依次填入下面空格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畫上者妙在______,夢中者妙在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
①位置自如 ②筆墨淋漓 ③景象變幻 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找出和上文對應的詞語:“丘壑”對應“地上”,“筆墨”對應“畫上”,“變幻”對應“夢中”,“位置”對應“胸中”。所以空格處依次應為④②③①。答案為D。
三、看結構是否一致
上下文從局部來看上下句之間形式上呈現對應的關系也往往體現語言順序的一致性。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樸、聞一多先生,時局極端險惡,__________。但此時此地,有何話可說?我謹以最虔誠的信念,向殉難者默誓:心不死、_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_,殺人者終必覆滅。
A.人民生活痛苦 志不絕 爭取民主
B.人民異常悲痛 志不絕 民主有望
C.人民異常悲痛 意志堅 民主有望
D.人民生活痛苦 意志堅 爭取民主
時局極端險惡,其結構為名詞+副詞+形容詞,人民生活痛苦的結構則為名詞+名詞+形容詞,它的結構很顯然與其不符。所以排除A、D選項。心不死的結構為名詞+副詞+動詞,而意志堅則為名詞+形容詞。所以答案為B。
四、看關聯(lián)詞是否搭配
看關聯(lián)詞就是要注意必要的過渡、交代、銜接、呼應,注意關聯(lián)詞語、總括性以及暗示性的詞語。
如,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會不同
③在一定意義上,人是教育的產物
④衡量一種教育的優(yōu)劣,不但要用社會的尺度,看它能否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當然,這里說的教育是廣義的,不限于學習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①(更要用)必須放在④(不但要用)后面,“要用”“更要用”二者是遞進關系。⑤(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與①(要用人生的尺度)緊密相連,前者提到“人生”,后者“人生的尺度”緊跟其后。由此可以推出答案為A。
五、看情境是否協(xié)調
描寫性或想象性語段往往根據不同的情景,作出相應的描述。如寫景語段,要分析清楚景物的特征及觀察角度。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區(qū)別,而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寫中所寄寓的感情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寫景的視角有遠眺、近觀、俯視、仰望等區(qū)別。選填這一類語句要充分考慮到原文語境,在情感基調、感情色彩及語言風格等方面做到與原文的協(xié)調。
如,填入文中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
我記不清有比那天更蔚藍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陽剛從蒼蒼的山巔后面露出來,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種甜美的倦意。( )
A.山頂的白云頓時變成了玫瑰色,又從玫瑰色變成紫色,最后它們發(fā)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幾道光芒的溫暖跟即將消逝的黑暗的清涼交流在一起。
C.空氣里彌漫著破曉的寒氣,草上也蒙蓋上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幾縷微微溫暖的光線,像火的帶子般貫穿整個樹林。
題干情境從“更蔚藍更清新/甜美的倦意”詞語體現出來。
A.“白、玫瑰色、紫色、金色”與“蔚藍”脫鉤。B.“溫暖、清涼”與題干意境情調一致。C.“寒氣、灰色”不能照應“蔚藍、甜美”。D.“火的帶子般”不能照應“蔚藍清新、甜美”。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市第二十六中學)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