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執(zhí)教十多年來,艱辛耕耘,頗多收獲,但深深體味到教學的無奈,在苦苦的追尋中,感覺到體制和行規(guī)是永遠無法打破的桎梏。
關鍵詞:語文教育;尷尬;桎梏
首先是考試評價體制和教育本質(zhì)的矛盾?!拔母铩币院蠡謴透呖迹唤鉀Q了競爭的平等參與問題,未解決考試規(guī)格化和人才不拘一格的矛盾問題,高考的量化畸型地細
化。它注意了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但未能完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體驗而給予了學生整齊劃一的分值的考核,它在促進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轉變方面未能起到正面有效的引導作用。這樣的考核現(xiàn)實,使一線的教師陷入尷尬境地。語文教學本來是領悟作者獨有的美麗境界,是分享作者獨有的深刻的具有哲理的見解,
但面臨考試必須用各種自認為接近高考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這就偏離了語文的方向和語文教育追求的本質(zhì)。
語文教育的尷尬遠遠不止這些。
還有社會現(xiàn)實和語文教育的尷尬。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但工具是載體,承載著語文的靈魂——人文性,人文性是語文教育的靈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感受歷史積淀下的傳統(tǒng)文化,領悟時下各領域精英的解讀,品讀作者蘊含的豐富情感和深刻的、積極健康的情感,認識歷史傳承的真善美的真諦。這應該是所有的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是在有限的課堂上影響學生的方向,這
也是校園教育努力的方向。但這些努力遠遠不及社會的耳濡目染,遠遠抵擋不了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龐大的社會現(xiàn)狀讓語文課堂教育和校園教育顯得多么蒼白和無力,這尷尬也讓一線的語文教師無奈和得過且過。
目前我們最缺的是人文教育。中學語文教育落實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給人建立一種精神底子,這種底子應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給人的生命一種亮色的,因為青年時代應是做夢的季節(jié)。別林斯基說:“人年輕時要追求虛幻的東西,不能過早地把人培養(yǎng)成太現(xiàn)實的人;到成熟以后,美夢破滅,在破滅中升華,這樣方能上升,達到永恒的精神和諧?!比宋慕逃o予的這點光亮,幫助我們在遇到沉重黑暗的東西時不絕望也不走向虛無?,F(xiàn)在的語文教育卻忽略了這一教育,這種損失一旦過了青春期則無法補償;由于缺少這種生命亮色作底,當代學生過于懂得現(xiàn)實,過早面對世俗丑惡,過早學會世故了,這是十分可怕的事。
語文教育的尷尬僅僅只有這些嗎?
遠遠不只,還有母語和其他學科的尷尬。母語的地位已經(jīng)受到其他學科的威脅。語文人文性在語文教育上的體現(xiàn)就是文化性、思想性、情趣性。語文教學是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和文字,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zhì)的人才。“文以載道”也使語文教育兼顧了政治、經(jīng)濟、科學、思維等任務,一方面反映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明;另一方面體現(xiàn)出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人格發(fā)展中的作用,注重人文教育讓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但這些重要性都沒有引起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足夠重視。學生的語文時間之少和社會上大大小小的數(shù)理化補課班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當然,這些教育中的尷尬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偉人能夠解決的尷尬和困惑,這是社會發(fā)展潮流中必有的問題矛盾。矛盾無處在不在,無時不在。這些尷尬和困惑的正確處理,剛好能彰顯教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師的魅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禮州中學)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