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發(fā)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高中化學課堂的主要目標。結合一線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怎樣做到以生為本,針對學生能力提升來設計教學活動進行了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以生為本;專題探索;多媒體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根本,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摒除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私塾式說教,要還原學生為學習的中心,一切問題及輔助活動都要契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鑒于此,筆者特此聯(lián)系多年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體現(xiàn)以生為本,有效提升學生能力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激活興趣,點燃探索激情
興趣是激活探索激情的法寶,沒有興趣的學習味同嚼蠟,與能力教學南轅北轍?;瘜W進入高中階段變得抽象,同學們理解存在困難,如果再沒有興趣驅動,可能根本無法深入聽講和自主探索,因此,一線教師需要在課堂初期通過巧妙的方法,激活學生“欲窮其林”的探索欲望。如,學習“苯”分子結構時,我們可以給大家分享凱庫勒在夢中得到啟發(fā)認知苯的環(huán)狀結構的趣味故事來強化學生印象,鼓勵大家探索。
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點的不外乎神奇、直觀的趣味實驗演示,如,筆者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有機化學興趣淺薄,于是筆者就在有機化學開始學習時設置“尿糖檢驗”小實驗,畢竟我們周邊很多糖尿病患者,同學們對這個小“診斷”有很大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了對有機化學的探索欲望。
二、專題探索,知識遷移能力
通過專題探究,讓學生體會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從而遷移知識,生成能力。專題探究屬于任務驅動的范疇,專題任務是知識的載體,具體操作中,我們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一個與生活比較切近的課題或者設置創(chuàng)新型探索,讓同學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這樣將知識集成到專題中,便于“聚而殲之”,讓學生以小組互動啟發(fā)的形式,聚集優(yōu)勢智慧來攻關,不但能有效激活探索欲,而且能培養(yǎng)大家嚴謹?shù)奶剿骱椭螌W精神。
如,學完氯氣的相關知識,筆者就設置制取與收集氯氣裝置優(yōu)化與改進的探索型專題,來讓學生利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讓大家回顧教材上氯氣的制取、收集和存儲方法,并親自動手嚴謹?shù)刈鲆淮危缓笞尨蠹宜伎?,對實驗進行改良。經(jīng)過思考,為了保障方便快捷和良好的氣密性,同學們決定就地取材用彈性和密閉性比較好的醫(yī)用塑料輸液瓶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儲氣裝置,它的優(yōu)勢在于,這樣收集的氯氣如果保存得當即便時間久了也發(fā)生不了氯氣泄露,當我們需要用氯氣的時候,不用打開蓋子,只需把注射器針扎入抽取即可,這樣不但可以反復利用,還為移動和取用帶來極大的便利。由此可見,只要給學生探究任務,就能集思廣益,想出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和方法。
三、借助媒體,形象知識生成
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對抽象的化學現(xiàn)象和微觀的化學變化感到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就可借助媒體以動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還有,許多實驗短時間無法完成或者產(chǎn)生有害氣體危害性比較大,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也可用多媒體來演示實驗過程,這樣不但便于觀察細節(jié),更能保障生命安全。
如,以前教學“原電池原理”時,只能讓學生通過宏觀的桌面演示實驗,結合物理知識導線、電極、電解槽和電流表等誘導學生發(fā)散思維來想象電池是怎樣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學生由于無法觀察其微觀化學變化,很難理解電子怎樣進行定向轉移而形成電流的。而借用多媒體動畫技術輔助教學,就能將微觀世界的變化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讓大家能清楚地觀察到動畫模擬電子怎樣通過原電池的負極流向正極,加快了理解和認識,為他們真正、準確地掌握知識提供了方便。
上文是筆者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以生為本,遷移知識、生成能力進行的探索與研究。概括地講,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充分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設置專題任務驅動他們運用知識生成技能,借助輔助工具形象認知……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全面認知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形成認知能力。
(作者單位 湖南省寧遠縣第一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