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價值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育人;應用能力;審美情趣;親情教育
語文具有人文性,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這也說明了語文本身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的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借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其價值就是語言的應用。然而,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過于看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過于看重語文的分數(shù),導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較差。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應用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升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培養(yǎng)復述課文的能力等等。所以,在講授完這節(jié)課的知識之后,我組織了復讀課文的活動,讓學生按照“新裝: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或者是“騙: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兩條線索進行復述,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概括文章,又可以讓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利用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是美的載體,在語文教材中包含了人物美、意境美、自然美、語言美等等。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閱讀和鑒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中所蘊含的美,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時,本文的總特點是畫意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欣賞文本中的建筑美,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句子進行鑒賞,如“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蛘呤侵貛n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句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教育
親情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導致一些學生總認為家長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肆意地從家長那里索要一切,親情意識越來越淡薄。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借助語文教材,從語文教材出發(fā),讓學生去感受親情,進而學會感恩。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跪羊圖》,讓學生跟隨著歌詞走進情境。同時,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親情。如:①文章中描述了一件什么事?②文本四次描寫父親的背影,都表達了什么樣的中心思想?
③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理解了父親的深情……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那份人間真情。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現(xiàn)語文學科的獨有優(yōu)勢,充分展現(xiàn)其育人功能,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張新梅.初中語文教學育人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7).
(作者單位 江西省臨川區(qū)榮山中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