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雖然語文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任務,揭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等方面的功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導入方式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常采用以下方式:
一、欣賞歌曲,營造氛圍
例如,教學《長江之歌》,上課伊始可以讓學生先欣賞《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長江之歌》,然后用以下語言導入:“同學們,聽了歌曲,你是否有了對歌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你是否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首歌的歌詞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肯定會說出本課的課題,教師在板書課題、引導理解課題后,繼續(xù)導入:“為什么贊美長江呢?課文贊美了長江的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边@樣的導入,不僅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揭示了學習重點。
二、聯(lián)系事件,激發(fā)興趣
例如,教學《飛向月球》,上課伊始教師可用熱情洋溢的語調喚起學生對剛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回憶:“同學們,十月十二日我國神舟六號宇宙飛船順利地升向太空,你們關注這件事情了嗎?”接著,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有關“神六”發(fā)射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兩位宇航員的姓名等。最后,教師導入:“大家想知道宇航員叔叔在飛船中是怎樣生活和工作的嗎?讓我們通過對《飛向月球》這篇課文的學習,來初步了解宇航員的生活和工作情
況吧?!?/p>
三、提出問題,切入課題
例如,教學《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師可以先簡要描述世界人口眾多,糧食嚴重缺乏,數(shù)以億計的人瀕臨餓死等情況,提出一個沉重的話題:“這么多人即將餓死,我們該如何解決糧食問題呢?”接著,讓學生說說解決的辦法,然后教師導入:“其實,各國的科學家都在高度重視著這一嚴重的問題,經(jīng)過研究,科學家們紛紛把目光聚焦在海洋的開發(fā)利用上,他們認為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這是為什么呢?”沉重的話題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思考,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解決問題辦法的興趣,教師的導入必將使他們把目光移向課文,這樣學習課文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四、復習舊知,再現(xiàn)情境
例如,教學《船長》第二課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復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要求學生讀出“諾曼底”號輪船遇險時萬分危急的情勢和船上游客驚慌失措的情景,把當時的情境通過朗讀再現(xiàn)出來。接著教師設問導入:“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哈爾威船長是不是和游客們一樣驚慌失措呢?他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能這么做?”這樣導入不僅巧妙地運用了課文中已有的情境,讓學生再次回到當時危險的場景,誘發(fā)學生急于知道哈爾威船長是怎樣指揮游客和船員脫險的心理,而且通過設問暗示了學習的重點所在。
五、名言導入,揭示中心
例如,教學《船長》第一課時,先出示雨果的名言:“最高的圣德便是為旁人著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這句名言的意思。接著,教師導入:“在雨果的筆下,有一位船長就是具有這樣崇高圣德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船長,看看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怎樣為旁人著想的?”這種導入方式有三個作用:(1)激發(fā)學生急于感知課文內容的心情,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2)學生通過名言的朗讀體會,能初步體會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較快地把握課文的中心;(3)培養(yǎng)了學生注意積累名人名言的習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對學生有品德教育的作用。
六、貼近生活,即時發(fā)揮
例如,我在教《明天的太陽城》這篇獨立閱讀課文時,曾經(jīng)設計以下問題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對太陽有哪些了解?”“你們對太陽能又有哪些不了解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說出太陽有巨大能量,以此導入人們對太陽能的充分有效的運用,同時揭示課題。雖然問題雖然寫上了備課筆記,但是我一直擔心學生的回答偏離我的宗旨,或是他們受知識的限制而不能回答我的問題。恰巧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這天,大霧彌漫。我抓住這一契機,即時發(fā)揮,作了如下修改:“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覺得今天的天氣與平時的不同呢?今天少了什么呢?”學生很快說出今天沒有太陽,接著,我又提問:“沒有了太陽,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有的說感覺到了冷,有的說感覺到不舒服,等等。我因勢利導:“太陽發(fā)出的巨大能量不僅滿足生物生長、生活的需要,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它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最后,隨機揭示了課題。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不僅打破了僵局,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七、巧用文本,提問激趣
例如,教學《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一課時,教師直接描述課文中有關內容,提出學生急于知道的問題,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做法是:教師描述:“同學們,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背鍪緬靾D(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的圓洞),提問:“這個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看誰能通過朗讀,盡快地準確地回答出老師的提問。”
課堂導入方式應該根據(jù)實際教學目標而定,可以單獨用一種方式,也可以根據(jù)需要結合運用兩種或幾種方式。總之,無論采用哪種導入方式,只要利于本課的教與學的活動,只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就是成功的導入方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鎮(zhèn)中心小學)
?誗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