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天性活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多能力是靠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習慣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差異、基礎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利導,善用鼓勵,合理安排幼兒學習與活動時間,對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動手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開發(fā)孩子的大腦思維,發(fā)揮其想象力,大有裨益。在幾年的經(jīng)驗探索中,確實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孩子更加活潑可愛,能力大有提高。
【關鍵詞】如何 培養(yǎng) 幼兒 操作能力
在二十一世紀,幼兒教育的中心主題開始從傳統(tǒng)的“學習知識”轉(zhuǎn)向“學會學習”,孩子們需要具備的是獨立、自主、自信等個性品質(zhì)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工活動是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深得幼兒喜愛,而且是開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不應該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由不會畫到會畫、由畫不像到畫得像)。我們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應用,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和情景,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應給予說理性的知識,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象力,及時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做到寓教于樂。
1 設計合理的“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推動幼兒學習的一種內(nèi)部驅(qū)動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可以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美術活動的學習。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再現(xiàn)幼兒心靈深處的聲音,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美術活動教學活動中,如果平淡無奇地“導入”,幼兒就不會感興趣,以至于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于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從而有效的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進行“信”的主題活動中,要教幼兒設計郵票,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深深地吸引了幼兒:森林里要舉行郵票設計大賽,小動物們都來參加……,然后將小動物們設計好的郵票(事先收集到的郵票)給大家看,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各個郵票的特征。然后說:樂樂要搞一個郵票設計大賽,請你們都來當設計大師,誰設計得好就發(fā)給他獎牌。幼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個個開動腦筋,設計出了五顏六色、圖案各異的漂亮的郵票。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郵票被展覽到墻上時,個個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2 根據(jù)不同幼兒的不同發(fā)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幼兒是喜歡擺弄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可操作性強的環(huán)境的同時,根據(jù)幼兒發(fā)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chuàng)作。在進行美術活動《新年賀卡》時,我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的小紙片、漂亮的圖案、剪刀、糨糊、水彩筆和白卡片。讓幼兒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或畫出漂亮的圖畫做一張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幼兒根據(jù)意愿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制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說著什么,有的粘貼的魚,有的粘貼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畫的熊貓,有的……。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賞時,洋溢著的是成功的喜悅。
3 善用鼓勵性、啟發(fā)性的語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為幼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促使其不拘一格,大膽嘗試。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fā)展都起著基礎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fā)展上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很慢甚至固步不前。因此,美術教育應該將培養(yǎng)幼兒自信作為教育的前提,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這種自信心的推動下,幼兒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完一張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這時,教師應該用鼓勵語氣和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如:“你瞧,畫得真好!”、“顏色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等等。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自然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喜愛,漸漸地從不想畫到想畫,從不敢畫到敢畫,從不敢給老師看到高舉自己的作品。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見鼓勵的作用對教育幼兒有多么重要。對此,我深有體會。在寫生活動《青銅縱目面具》活動中,我先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了他面目的怪異特征,引導幼兒分別想象了他的五官像什么,然后提要求請幼兒進行寫生想象畫。剛開始時,劉馨悅和王庚桐都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我微笑著說:“剛才你不是說得很好嗎?給他照個相吧,一定會很漂亮的!你看,他的臉形像什么,眼睛像什么……。”然后請他們自己動腦筋畫,一會兒,劉馨悅就高興地舉著她的畫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故意夸大語氣:“哇,真不錯!你現(xiàn)在可以想象把他的身體添上去。他會穿什么衣服,在做什么?再把他打扮漂亮一點,好嗎?”過了不久,她就把添上花裙子的縱目人給我看,并說:“她是個女孩子,正在跳舞呢!”王庚桐開始不肯給我看,用手遮住。我說:“給老師看一下呀,你畫的縱目面具在做什么呢?”他便拿開手,我看了畫面并不理想,以大人的眼光根本就沒有什么好的地方。但我微笑著說:“你能給我講講嗎?”他說:“這是一個男孩子戴著青銅縱目面具在做游戲呢?!蔽邑Q起了大拇指:“你真會動腦筋!”在以后的活動中,他都會很自豪的請我看他的作品。在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營造一種寬松融洽的心理環(huán)境,為幼兒操作活動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教師更應該接納孩子的一切作品,允許“犯錯”,反復進行嘗試,不以自我的主觀意愿左右幼兒的行動,限制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形成平等的師幼關系。
4 抓住幼兒一日活動時間,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幼兒在美術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在整合活動中,經(jīng)常會遇到教孩子做手工,書上面有準備好的材料,只要沿著輪廓線撕下就可以做東西。剛開始時,我和鄧老師鼓勵孩子一起來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壞了。我們并沒有急于幫助他們,也沒有責怪任何一個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膠或者雙面膠給他們補上,小聲的提醒他:“慢一點?!睗u漸地,他們的小手變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壞紙片的現(xiàn)象了。日常的活動中,我們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的辦法,讓幼兒學會使用糨糊、雙面膠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兒一日活動排得滿滿的,如果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美工操作活動呢?我和本班的老師商量后,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時間和下午游戲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方法將使幼兒受益終生。我想只要堅持這樣做,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我們的孩子在美術教育中才能有好的發(fā)展,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才能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斷豐富他們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