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手機從誕生到今日在技術層面的發(fā)展,并從中分析手機對人類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并進行相應的總結,尤其是在通信業(yè)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應合理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類。
【關鍵詞】手機 影響 合理利用
一、前言
從通信業(yè)發(fā)展以來,還沒有哪項科技產品像手機一樣如此迅速的風靡全球,更新換代速度如此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從手機的誕生到手機的技術改革,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手機的功能也不止局限于接打電話和發(fā)短信,手機電視、手機新聞、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等等新科技的衍生品層出不窮。在當今社會,手機對人際交往、社會發(fā)展、信息傳播等都有著重要影響。
二、手機的誕生與進步
(一)“大哥大”的時代
第二代手機與第一代相比,克服了第一代手機的許多不足。第二代的特點是通話清晰,信號穩(wěn)定,具備一定的防竊聽能力等等。由于2G網絡與1G“大哥大”使用的第一代模擬移動通訊系統(tǒng)(即通常簡稱的1G),采用的是頻分復用的多址方式和模擬調制方式,系統(tǒng)依靠頻率的不同來區(qū)別不同的用戶,其原理類似于無線廣播系統(tǒng),不同的電話占用不同的頻率。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機是1987年摩托羅拉品牌下型號為3200的那款手機。
(二) GSM網絡時代
現在大多數人用的手機還是GMS網絡(即通常簡稱的2G),與第一代模擬通訊網絡相比,2G網絡采用的是較之先進的數字調制技術。在技術上完全不兼容,所以無法實現1G到2G的過渡,當年昂貴的“大哥哥”就這樣被昔日的主人收藏起來,成為古董。
(三)GPRS、3GD的時代
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縮寫,即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GPRS是在GSM網絡的基礎上技術升級的新版本,由于不需要重新建網,技術上也沒有什么難度,耗費資金也不是很大,原有的手機用戶也無需更換手機,而且手機在開通GPRS以后手機功能多了許多,比如說GPRS定位技術、上網聊天、玩游戲、收發(fā)彩信等等。所以此項技術很快便在通信業(yè)發(fā)展起來,受到很多用戶的青睞。
目前國內非常流行的3G,實際上是處于2G與3G的過渡階段,我國現在的手機大多是2G的,也有的稱為2.5G或2.75G。3G實際上有三大制式:WCDMA、CDMA2000與TD—SCDMA。前兩者分別是GSM、CDMA升級后的產物,而TD—SCDMA則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現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GSM用戶大多數用的是2G終端和GPRS功能的結合。雖說3G之路才剛剛起步,但它的高速率的特點、可視電話功能、移動視頻功能等方面吸引著眾多消費者。通信行業(yè)正致力于該項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隨著時間推移,3G則勢必取代2G。
(四)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
最早的手機與網絡結合始于WAP手機業(yè)務的開通。WAP業(yè)務類型種類繁多,如信息類、通信類、休閑娛樂類、金融服務類等等。一部手機只要開通了WAP業(yè)務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這些在互聯網上擁有的信息和服務。而眼下比較流行的事物是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MobileInternet, 簡稱MI)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采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業(yè)務和服務的新興業(yè)態(tài)。MI包含終端、軟件和應用三部分。終端包括智能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電子書和MID等部分;軟件包括中間件、安全軟件、數據庫和操作系統(tǒng)等部分;應用則包括工具媒體類、閑娛樂類、商務財經類等不同的服務與應用。
三、手機對社會的影響
(一)手機與人際交往
作為重要的通信工具不止使相隔甚遠的朋友和親人多了很多聯系的機會,而在很早以前,通信業(yè)還不發(fā)達的時候,因為距離遙遠,朋友和親人之間的聯系很少也很困難,信息的傳遞速度很慢,信息完整性也差,古人便有“家書抵萬金”的慨嘆。但在通信業(yè)相當發(fā)達的今天,手機有著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可以利用手機打電話或發(fā)短信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借此送去問候和祝福,即使是遠在國外也近如咫尺。除此之外,現在比較流行的飛信、微信、扣扣等手機功能,擴大了交友范圍,對人們的人際交往起到促進的作用。
(二) 手機與媒體
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隨之而來的娛樂性節(jié)目也越來越多。手機短信競猜、短信投票、手機新聞、點播節(jié)目、手機廣告等等新興項目也很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例如湖南臺衛(wèi)視的《超級女生》等選秀節(jié)目,采用觀眾短信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參賽選手的去留,得到了許多觀眾的瘋狂響應。另外還有短信競猜節(jié)目,比較流行的例如央視的《非常6+1》。
(三)手機與經濟
眾所周知,手機短信的價格較為低廉,一條短信一般是一角錢,若是包月或是辦理套餐則更便宜,所以短信非常吸引大眾消費。據國家相關數據顯示: 2004年的時候,我國有3.3億手機用戶,一年短信發(fā)送量2000多億條;而到了2006年,全國手機用戶上升到4.6億戶,全年短信量超過了4296億條?,F在,手機用戶和短信息發(fā)送量依然呈大幅上升趨勢——信息產業(yè)部最新統(tǒng)計表明,2007年以來全國手機用戶月均增加量在600萬戶左右,到2007年1月,全國4.67億手機用戶發(fā)送411億條短信,平均每人每天發(fā)送2.83條短信。2010年3月8日,工信部公布了2010年第一個月通信行業(yè)的“成績單”—全國電信業(yè)務總量累計完成231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6%;電信主營業(yè)務收入累計完成6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
四、結語
綜上所述,手機作為當今社會重要的通信工具,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多社會有著雙重影響:為人們帶來更多方便的同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趁。應正確利用高科技的產物,為社會、為人類謀取更大的利益,而非用不正當手段謀取一時的暴利。
參考文獻:
[1]靖鳴,劉銳.手機傳播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5
[2]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OL)http://info.tele.hc360.com/2010/03/100902176116.shtml.
[3](美)保羅萊文森,《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美)保羅萊文森,《手機:擋不住的呼喚》(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