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間診治的60例慢性乙肝型肝炎,口服恩替卡韋進行抗病毒治療并觀察其療效,為臨床提供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方法:60例有抗病毒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恩替卡韋0.5mg po qd,療程1年?;仡櫺员容^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肝功能、HBeAg、HBV DNA的差別。結果:抗病毒治療后,隨著治療時間推移,患者的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逐漸恢復、HBV DNA載量明顯下降,肝功能維持長期穩(wěn)定。HBV DNA定量和ALT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LT復常率在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分別為33.3%,60.0%,90.0%,96.7%;HBV DNA 陰轉率為30.0%,51.7%,71.7%,83.3%;HBeAg轉陰率近期無明顯改善(P>0.05),HBeAg陰轉率6月、1年為6.7%,21.7%。結論:恩替卡韋治療CHB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韋;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2-195-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全國約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3000萬例,目前在我國臨床上應用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α-干擾素,另一類是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恩替卡韋是新一代核苷類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藥,2005年3月美國FDA批準上市。其具有抗病毒作用強、副作用小、臨床耐藥發(fā)生率低的優(yōu)點,能迅速降低HBV-DNA滴度、提高ALT復常率、顯著改善肝臟炎癥壞死和纖維化。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應用恩替卡韋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治療,療效可?,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齡在25-70歲,平均年齡42.1歲;乙肝病史6月-20年不等。乙肝HbeAg陽性(大三陽)32例、HbeAg陰性(小三陽)28例。臨床表現(xiàn)乏力10例,納差18例,尿黃21例,惡心嘔吐13例,發(fā)熱3例。治療前肝功能ALT最低為203U/L,最高為3210U/L(我院檢測正常值為<40U/L),HBVDNA最低1.56*106/ml,最高5.48*107/ml(我院HBVDN檢測正常值〈1000COPY/ml)。
1.2方法:2.1根據(jù)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訂的CHB診斷標準[1]。
1.3予中美史克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恩替卡韋0.5mg,1次/d;輔以常規(guī)護肝、降酶治療,監(jiān)測治療前、治療1月、3月、6月、12月ALT、HBeAg、HBV DNA水平。
1.4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表 恩替卡韋治療前后ALT、HBeAg、HBV DNA恢復正常比較 例(%)
對病例數(shù)據(jù)進行卡方檢驗,在整個治療過程中,ALT復常率方面,HBV-DNA轉陰率方面,隨著治療時間肝功能逐漸恢復并維持長期穩(wěn)定(P<0.05)。但HBeAg轉陰率方面,近期無明顯改善(P>0.05)。
2.2不良反應 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表現(xiàn)為惡心(2例),輕微頭痛(2例),胃部不適(1例),疲勞(1例)。這些反應在治療過程中能自行緩解。
3討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發(fā)病機制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乙肝病毒復制誘導機體產(chǎn)生的免疫病理反應是慢性乙肝病人病情反復波動主要原因[2],乙肝病毒感染后,使自身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導致肝細胞損傷、肝功能損害及肝纖維化。因此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療措施,能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恢復肝臟功能,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可以顯著減少遠期發(fā)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比率,重而可以延長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質量,是CHB治療的重要方法。根據(jù)2008亞太肝病會議共識,恩替卡韋已被公認為具有高效、迅速抑制病毒,高耐藥基因屏障、低耐藥率的一類核苷類藥物,使患者獲病毒學、肝臟生物化學功能和肝臟細胞學的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也是目前國內新上市的抗病毒新藥,被認為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恩替卡韋這是一種環(huán)戊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對乙肝病毒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抗病毒活性強,它作用于HBV-DNA聚合酶和反轉錄酶,通過抑制該酶,從而抑制前基因組RNA逆轉錄復制HBV-DNA負鏈進而抑制正鏈的合成,以阻止HBV-DNA的裝配和延伸,該藥能有效地選擇性抑制HBV復制,阻斷HBV-DNA復制的全部三個階段[3]。即抑制病毒多聚酶(逆轉錄酶)的三種活性:①抑制HBV多聚酶的啟動;②抑制前基因組mRNA逆轉錄負鏈的形成;③抑制HBVDNA正鏈的形成。核苷類似物治療的主要優(yōu)點是口服給藥,抑制病毒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而輕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償者,隨著HBVDNA載量的下降,患者肝功能逐漸恢復并長期維持穩(wěn)定。有報道,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1~2周時HBVDNA載量即迅速下降,其中郭玉香[4]報告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2周后HBVDNA陰轉率達到51.4%,提示恩替卡韋能在用藥后迅速降低HBVDNA載量。對于HbeAg陽性近期陰轉換率較低。本文觀察表明,在整個治療過程中,ALT復常率方面,HBV-DNA轉陰率方面,隨著治療時間肝功能逐漸恢復并維持長期穩(wěn)定(P<0.05)。但HBeAg轉陰率方面,近期無明顯改善(P>0.05)。
對慢性乙肝有指征的患者均應予抗病毒治療,選擇高效抗病毒、低耐藥率的抗病毒藥物是核苷類抗病毒治療的關鍵。恩替卡韋具有迅速、高效抑制病毒的特點,是目前療效強而持久,不良反應少,文獻報道,恩替卡韋5年耐藥率仍<1.2%,因而使其長期抗病毒治療成為可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881—891.
[2]郭玉香.恩替卡韋治療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觀察[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3):289-290.
[3]劉林華,陳新月.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藥-恩替卡韋[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6,2(3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