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yè)學校教學中,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教師個性心理特征、教師能力、對待學生的認知方式及教師的班級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和個性特征的影響,此外還受到學校和家庭、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解決師生沖突問題也必須從多方面尋求策略。
(一)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角色的全面轉換是從教育觀念的轉換開始的, 因為教師的教育行為都與一定的教育觀念相關聯(lián)。因此,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生是獨立的個體, 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師生之間一點沖突都不發(fā)生是不可能的。作為教師不能幻想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修理” 個性千差萬別的學生群體,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 并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學生。教師要信任每一個學生, 在評價學生時, 盡可能克服對學生的偏見和偏執(zhí)行為。我曾經聽到學生這樣的談話“ 看國外的電視劇, 常常發(fā)現(xiàn)國外的老師在課堂上總是由衷地對學生說‘ 你太棒了’‘你真了不起’,我們的老師為什么不對我們說這些呢?”。
在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教學上,教師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暢通無阻,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教師的旨意,恰到好處地“配合”教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而教師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就要著重于嚴格控制。這樣,導致學生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認知探究的愉快活動,而成為對于秩序的機械順應。為此,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價值觀,即在教學目標上,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取向,在教學方法的取舍上,以不壓抑學生的天賦和才智為原則,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減少學生課堂違紀行為的發(fā)生。
(二)教師應善于運用課堂管理策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許多問題并不是真正的課堂行為問題,但有些教師由于缺乏課堂管理經驗,擔心紀律問題,因而采取生硬的措施控制學生,不惜一切代價來維持課堂紀律,使課堂氣氛沉悶。這樣,實際是把學生看成了威脅教學的力量,師生情緒對立,結果課堂紀律反而越來越糟。因此,有效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有效的管理, 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管理的策略,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粗暴的課堂控制上。
有人認為,組織課堂教學,一流的教師用眼神,二流的教師用語言,三流的教師施以懲罰。確實,若能于無聲無息中消除危機,解決問題,則是高明之策。而當學生的行為干擾了正常的課堂教學時,要善于運用制止策略(見表1)。另外,教師在處理違紀行為、解決師生沖突時,應善于運用積極的引導性語言,盡量避免消極的引導性語言(見表2)。積極的引導性語言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也有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及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消極的引導性語言諸如控制、警告、威脅、諷刺等,一方面易引起學生的爭辯、反擊,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往往會追隨教師的消極性語言,你說他怎樣,到頭來他真的變成這樣。
表1 制止策略舉例
表2 積極的引導性語言與消極的引導性語言舉例
(三)學校和家庭應積極配合
學校作為改善師生沖突的基本環(huán)境載體,應當建立一種柔性化管理方式,“以師為本”、“以生為本”而非“以分為本”。引導師生開展校風、班風建設活動,如校園文化節(jié),班級文明月等;學校還要增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倡導師生互助的教與學,領導者要經常與師生進行感情交流,防止師生把對學校的不滿轉嫁對方。此外,學校和家長要進行長期的廣泛聯(lián)系,定期開展家長會,對特別家庭的學生予以特別關注;教導學生理性的對待沖突,使學生把對沖突正確認知遷移到與教師及同伴的和諧相處之中,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主、自強、自制和自信的生活精神。
總之,我們應當理智地對待師生沖突,既不應以權威打壓,又不能充耳不聞、聽之任之。在這一過程中要始終明確教師的關鍵和主導作用,積極反思教與學的活動,尊重和理解學生。同時,必須要警惕的是,師生沖突的出現(xiàn)并一定就意味著消極的、病態(tài)的、及破壞性的,它同樣具有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沖突的正面推進功能,弱化和消除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