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精心醞釀提問內容,準確把握提問時機,合理安排提問對象,靈活運用提問技巧,有效處理提問結果。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設計的誘導語言,是傳授知識的媒介物。要想學生獲得預設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提問往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備課。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做好引導者 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引導者”,提問設計非常重要。
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應注意:
1 提問內容要有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2 提問內容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fā)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 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比如,教學“用分數(shù)表示半個蛋糕時”教師可做啟發(fā)性提問:“半個用怎樣的數(shù)來表示比較合適呢?我們可以用以前學習的數(shù)來表示半個蛋糕嗎?”引導學生認識到以前學過的數(shù)無法表示半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3 提問內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奇之心人皆有之?!惫惶谜n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4 提問內容要難易適度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于提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把問題提在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不僅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而且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提的問題太難,學生經過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把問題提得比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成“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能得到發(fā)展,教師的提問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二 靈活應用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當你設計好了提問內容,把握好了提問時機,選擇好了提問對象,那么,“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東風就是提問技巧。
1提問形式要多樣。
由于問題的內容、性質和特點的不同,課堂提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⑴ 布懸設問,誘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⑵導趣設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⑶ 梯度設問,降低學生的回答難度;⑷巧變設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傊诮虒W的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設計出許多類型的提問。教師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問,都應先提問,然后再請學生回答,這樣多數(shù)學生覺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來回答問題,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積極思考。
2提問語言要明確
數(shù)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shù)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 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20÷5”老師提問:“20是什么數(shù)?”學生回答可以是:“20是個兩位數(shù) ”、“20是個大于19的數(shù)”、“是個偶數(shù)”等等。原因就在于提問含糊不清。若老師問:“20在這個除法算式中,我們稱它是什么數(shù)?”學生就不難做出正確的答案。
3候答時間要把握
課堂候答時間指的是教師提問后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找學生回答,而要根據(jù)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shù)目紤]時間。一般來說等待3秒左右為宜,這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 秒時,課堂就會出現(xiàn)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jù)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于思維游蕩狀態(tài)中,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時間。
4提問態(tài)度要自然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的面部表情、語言語調、舉手投足以及師生間際距離,對學生的思維活動開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如提問時教師表現(xiàn)出不耐煩、訓斥、刁難,則會使學生懼怕、 回避,甚至生厭,阻礙教學進程。相反,帶微笑、用期盼與鼓勵的目光則能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準確語言優(yōu)美,從而更加喜愛老師及該項課程。
三 有效處理提問結果
在提問時,教師要慎重處理學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回答,及時矯正其認識缺陷。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持以表揚為主,時刻給學生以鼓勵,即使回答有失偏頗,也應努力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因素,給予某一方向、某種程度的肯定。尤其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特別不失時機的對他們答問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消除他們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礙。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公正、熱情,恰如其分。在評價學生回答時,教師也要讓學插話、提問和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形成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課堂環(huán)境的變化莫測,使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讓課堂效果這支花在課堂提問的澆灌下,愈開愈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