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有效的提問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內容的開展,也會影響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 提問藝術
一、問題的提出
《學習的革命》中有一句名言: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
在全社會呼喚要積極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今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講究提問藝術,要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要千方百計地拓寬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展示各自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懂得提問的藝術,才能不斷引導學生、啟迪學生進行積極思考。
由此看來,探討課堂提問的藝術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現(xiàn)狀
當前,許多英語教師對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和原則缺乏研究與探索,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根本不講究藝術。有些問題膚淺、平庸、缺少信息溝,問法單調。很多堂課上,看似有問有答,但實際上卻缺乏實用價值,只能置學生于被動地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他們主動配合參與課堂提問討論的欲望與日俱減。到了初三年級,由于課文的信息量增加,再加上升學指揮棒的作用,許多英語教師就忙于加快速度趕進度,更無暇顧及課堂提問的藝術,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思維不活躍、不敢主動發(fā)問,教學雙邊活動嚴重傾斜,與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背道而弛。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對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的理解
提問是教師課堂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英語課堂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手段之一。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作出反應和回答。教師的“問”是學生的“答”的前提。
課堂提問功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教師提問的藝術。通過有藝術的提問,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是否掌握已學內容,并反省自己的教學;學生們則能在教師問題的啟發(fā)下,展開積極主動的思維,搜尋大腦已貯存的信息,培養(yǎng)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使教學活動在師生互動、共同合作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
四、對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的探尋
1. 課堂提問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精巧的問題,教師有藝術的提問,能夠吸引學生集中精力、振奮感情、提高興致,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因此,用巧妙的提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是體現(xiàn)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2. 課堂提問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愛是一種激情,愛是一種信任。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教師在課堂上應時時體現(xiàn)出愛。英語任課教師也應與班主任一樣了解學生,如他們的性格、家庭情況等(有時甚至是生日)。以 JEFC Book 2A Unit 13 Come to the party! 為例,教師在教授這一單元前可先了解班級學生的生日情況。心中已經(jīng)知道了某位同學的生日快到了后(要是上課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就更好了),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A's birthday is coming. (or: Today is. A's birthday.) Now let's celebrate it. First, let's think: What will he/she do? 學生們對老師居然知道同學的生日覺得特別高興(尤其是那位被提到名字的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也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了。
S1: He/she will wear new clothes.
S2: He/she will buy a birthday cake with his mother.
S3: He/she will invite his/her good friends.
S4: ...
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問:How will he/she invite his/her friends? Now let's act it out.(學生們踴躍扮演,氣氛相當活躍)
由于教師注意了設計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藝術,這樣的一節(jié)課在同學們心中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還用得著老師扯著嗓子大講語法嗎?
3. 課堂提問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
教師在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總希望學生的回答能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樣,以便于教學任務順利進行。殊不知教師一個人的智慧怎承受得住四、五十個已逐漸成熟的大腦。教師應少提“封閉式”問題,而多提“開放式”問題,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展開討論并充分讓他們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從而給學生更多的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信息的機會。教師的課堂提問應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經(jīng)驗展開積極思維進行回答問題。以 JEFC Book3 Lesson 10 一課為例,在課文結束時可設置如下提問:
(1)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see a person spitting in a public place?
(2) What should we do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
(3)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our city?
...
再以 JEFC BOOK 3 Lesson 42 為例,在進入新課前可設置下列問題:
What good can trees do us?
Without trees,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world?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rees?
...
4. 課堂提問要抓住學生的共鳴點,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
教師要注意在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要投學生所好,引起他們的共鳴。才能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才能不斷拓展他們的知識。
現(xiàn)在的學生對音樂特別感興趣,面對這一話題都興趣盎然,極易引起共鳴。教師以此為突破口進行課堂教學,肯定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5. 課堂提問要注重對學生思想的熏陶,陶冶他們的情操
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光要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都能成才。只有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潛能才能發(fā)揮出來。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陣地,講究藝術性。
五、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1. 要盡量體現(xiàn)真實性原則
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上可用于交際的任何時機。如課文中講到過生日,可讓學生講自己過生日的感受;課文中有關交通事故的情況,問學生有無同樣的經(jīng)歷。
2. 提問后的停頓要適當
教師在提問完畢后應該給學生一段思考的時間。但是,有些教師往往在學生思考時不斷催促學生,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應該停頓多長時間?這要視問題的情況而定。
3. 提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必須對所任教學生的思維特點做全面透徹地了解,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生思維規(guī)律的問題,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 對所提出的問題應作必要的提示
學生有時一時回答不出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對問題本身沒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問題,或者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
5. 所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梯度,難易適中
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問題。要力戒那些答案過于簡單的問題,但問題也不可太難。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shù)钠露?,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6. 提問要面向全體性
教師的提問如果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思考,這便是成功的提問。有的教師常先選學生,再提問題,只會造成其余學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講究提問的藝術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也有利于啟迪學生思維,落實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