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211高效課堂”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關健在于安排完成預習任務,預習扎實了,課堂上解決的問題就少了,教師講的時間自然少了、當堂訓練的時間便多了、課外作業(yè)也就少了,學生作業(yè)負擔重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一、課前預習的好處
1.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
通過預習,必然會有部分內容弄不懂。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知識,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預習就象“火力偵察”,可以發(fā)現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在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學生之所以聽講效果差,有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聽課前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給聽課帶來了各種困難,很難做到當堂理解。結果上課時間被白白浪費。而預習,就可以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例如,課前預習到初一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節(jié)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它的一般步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一定要注意當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如果不預習,上課時老師又不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講“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的內容,有的同學就會聽不懂。如果停下來,去問同學或查書,就會耽誤了聽課。結果,一步掉隊步步掉隊,再聽也接不上了。這節(jié)課可能弄得心煩意亂,毫無成效。如果在預習過程中及時補上舊知識,上課聽講,接受新知識就會比較順利。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總會遺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盼著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目的明確,態(tài)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么聽什么、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或同學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夠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假定書上有一道題,有A、B、C三種解法,你預習時掌握了B種解法。課堂上老師把問題提出后,你就會胸有成竹地期待著,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做的。如果有同學用C種方法解時,就可以舉手提出你的B種解法,因為你的解法比較高明,教師、同學都會向你投來贊賞的目光,你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如果那個同學也用B種方法解,你會因為與他不謀而合而高興。如果老師在總結同學們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種解法,你就會感到驚喜不已,心中有頓開茅塞、別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師高明,更加虛心向老師學習,拍腦袋責備自己為什么沒有想到這一步,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激起今后預習的欲望。可見,預習后上課不是沒事干,而是聽有重點,看有“門道”,學有目標,重在思考。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
由于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后記。上課時,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不知教師板書的內容書上有沒有,從頭抄到底,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后來翻翻書,原來許多內容書上都有,根本用不著抄。這種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二、應該怎樣預習
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新講課的科目進行重點預習,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有:(1)鞏固復習舊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記下來。(2)初步理解新課的這部分基本內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向前跨進了多遠?(3)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4)把本課后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三是要看、做、思結合???,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后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后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后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
“21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總體要求是:以學定教,實現“教學合一”,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課前預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