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考生命的意義,同時關注生命的成長,這是一切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基石就是生命,而音樂作為最具靈性的教育科目之一,是人類獲得自我認知、升華靈魂的重要方式。本文從音樂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探討分析,并得出將音樂與生命融合在一起的教學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 生命 人性
作為人類生活中的潤滑劑,音樂藝術在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那動人的旋律、優(yōu)美的曲調,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心靈,通過影響心靈,達到陶冶人類情操的目的,最終通過音樂使生命充滿積極的態(tài)度。
一、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是一種元素符號,而音樂教學則將這種符號具體化成一種知識、一種力量。它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為人類的生命帶來歡樂、帶來感動,在歡樂和感動的同時,還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對人的畫面想象力、探求欲望、人格塑造等多方面都有提高作用。
在音樂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會以音樂藝術作為燈塔,給學生們帶來美妙的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人生指明一個追尋生命意義的道路。在音樂的指引下,學生們會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音樂思想,而這種音樂思想會對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起到向導作用,讓他們理解生命的追求。
二、音樂教學對人生的啟迪
(一)以音樂思索人生。對人性的思考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而且往往會因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去做出不一樣的判斷。在音樂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會始終處在一個比較平靜的狀態(tài)里,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去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首先要讓學生思索自己的人生,需要思索的問題包括人生的價值、自我認同感、自我疑惑等。思索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注,對自己的人生思索能夠喚起自我意識,找到自我意識是探究自我生命意義的第一步,音樂教學的深層教育在此可以體現出來。當學生們通過音樂來感知和思考自己的人性后,就會得出自己生命的方向,在了解了自己之后,才能夠去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上其他的生命。音樂幫助他們完善了自己,在他們充分意識到生命的特殊性和自我的個性后,才會擺脫束縛,去觀察這個廣闊的世界。
(二)以音樂凈化心靈。音樂是一種能夠觸及人性的藝術,它所表現出的情緒感染力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梢杂靡魳返慕逃齺砀淖儗W生們的心理結構,對于心理上有缺陷的學生,在音樂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善與美的傳達。通過音樂的感染,令學生們的心靈更加健康豐富,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以音樂的積極作用來撫平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良情緒,培養(yǎng)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音樂具有讓人性變得更美好的藝術功能,在音樂的長期浸染下,學生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純潔,音樂的素養(yǎng)也會提升,對他們探索人性和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
三、音樂教學對生命的感悟
(一)體現生命的獨特性。每一個人類都是獨立的,就如同每個生命的獨特性一樣,不可復制、不可取代。在這里還是強調每個人的個性,但是這個“個性”并不是前文所講的“性格”,而是指“生命的不同特征”。這種個性屬于每個人類個體,利用音樂的熏陶,可以讓學生們去了解世間萬物的生命特性。音樂教育要求對每一個接受音樂的生命個體都要抱以尊重,對生命個性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獨特性的尊重。在音樂中也經常出現自然界不同的生命發(fā)出的聲音,在教育中以音樂傳播生命的獨特性,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將生命的多樣性展現給了學生。
(二)實現對自我生命的超越。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音樂中不乏激昂的壯麗樂章,這就是創(chuàng)作者對自己的生命進行了超越。在音樂教學中,每當聆聽到激動人心的交響樂、管弦樂等音樂時,通過注意學生們的心理表現,可以發(fā)現不少人都被這種激昂帶動起來。這就是對超越生命所產生的共鳴。超越自己的極限,就是達到自己價值觀所要求的目標,在對自己生命的感悟達到了圓滿后,人們就會對自己以外的人和事產生興趣,從而跳出自己的局限,進入到更廣泛的世界去感悟其他的生命。
四、音樂教學對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一)完善學生的性格。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音樂教育尤其注重學生們的主觀感受,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自由意志。這不光是出于教育的職業(yè)要求和道德需要,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互相尊重每個生命的前提下,人才能夠平等地對待每一樣事物,才能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去理解音樂教育中的哲理。內心世界的本質就是人性,由天生的基因和后天的社會經驗得出個性,再加以培養(yǎng)和重塑后,就成為了人性。所以,學生的性格需要教師去觀察,根據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利用特定的音樂來緩解個性之間的矛盾。
(二)培養(yǎng)符合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人的眾多本質屬性里,包含了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人不斷進步的原因。創(chuàng)造力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財富,也是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間的本質區(qū)別。音樂是激發(fā)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秀源泉,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有多種多樣的音樂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音樂鑒賞、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音樂表演。音樂的鑒賞是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素材,通過欣賞優(yōu)秀的音樂來進行音樂的構思;音樂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以音樂靈感為基礎進行的現場即興創(chuàng)作,非常考驗學生們平時對音樂的學習經驗,而且對生命的領悟也可以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音樂作品;音樂表演是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體現,它把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對生命的思想、對人性的領悟集中到一起,在現場以優(yōu)美的演奏或歌唱表達出來,這就是音樂帶給人的創(chuàng)造力。
五、結束語
音樂的藝術范圍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對于人性的啟迪也至廣至深。音樂教育絕不僅僅是為了學到它的知識,也不是只為了領略到它的藝術魅力,而是為了將音樂融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讓音樂帶領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去獲得屬于人類的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鐘恩富.生命化音樂教育的使命及其構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
[2]許琳.試論音樂教育在學生個性發(fā)展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0)
作者簡介:孫大鵬(1962年10月29日)、男、漢族,籍貫:山東省、現供職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副高職稱、學士學位、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