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五年以來,越來越覺得奇怪,國家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jīng)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農(nóng)村中學生在校人數(shù)卻原來越少。這不得不讓我去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這種現(xiàn)象。今天,我將從多個方面進一步探索和分析隱含在輟學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提出解決中學生輟學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 厭學心理 輟學
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tài),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也不是特定學校的學生才有,而是所有學校學生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學生厭學心理發(fā)展到較高階段便會發(fā)生逃離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行為,即輟學。下面我就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來談談造成學生厭學乃至輟學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對學生厭學心理的影響是造成輟學現(xiàn)在的直接原因
我曾經(jīng)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她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墒羌彝ソ?jīng)濟狀況不太好,兄弟姐妹四個,作為家里老二的她,也很想好好把握這不易的學習機會,回報父母和社會??墒怯捎诟改赋D暝谕獯蚬ぃ憬憧既肓酥攸c高中,和爺爺一起生活的她既要照顧好弟弟妹妹,還要擔起家里的農(nóng)活,她根本沒有充足的精力去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突然有一天,她不告而別,我打電話到她家里,他爺爺還理直氣壯地告訴我,出門打工了!
2自身原因
2.1學習本身的局限性
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就取消了升留級制度,每個學生可以從小學一年級一直讀到初中畢業(yè)。其中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強,有些接受能力較差,有些學習比較專心,有些學習比較隨便,紀律散慢,年長月久就產(chǎn)生比較大的差距。對這樣基礎差距大的學生們,使用同樣的教材,采取同樣的教法,有些學生可以接受,有些學生就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對學習就產(chǎn)生厭煩,進教室就像進監(jiān)獄,度日如年,所以不想讀了。
2.2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
造成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學生學習時間長,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其次,教師教法陳舊、師生情感不良。中學生學科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源于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很難說不產(chǎn)生厭學情緒。
3學校原因
3.1學校教育背景對學生厭學心理的影響。
中學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忽視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與升學考試有關的課目,導致學生畸形發(fā)展,面臨升學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加重。學校出于\"安全\"考慮,盡量減少學生活動時間,控制學生活動強度,甚至出現(xiàn)\"圈養(yǎng)\"狀況,不僅學生厭學情緒愈來愈重,而且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3.2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對學生厭學心理影響。
教師在學生心理成長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中教師的影響至關重要。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課堂仍處在處在老師的嚴格控制之下,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設計嚴密的教案,被動地學、盲目地練,學得消極;有些課堂,教師照本宣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相似的話,單調乏味,令人昏昏欲睡。這種課堂,對于教師來說,往往是口干舌燥、收效甚微,對于學生來說,則如同雞肋、索然寡味。
4社會原因
由于現(xiàn)在分配體制的改革,許多家長認為現(xiàn)在讀書沒有用,即使讀大學回來不包分配,枉費金錢和精力,還不如現(xiàn)在出去打工掙錢實在。加上同齡人打工能掙錢,談起的花花世界,掙錢的容易,花錢如流水的瀟灑,令學生們羨慕不已,而與此同時,對學習越來越反感,于是他們輟學參加了打工大軍。
根據(jù)上述的各種原因,要做好保學控輟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加強思想教育。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九年義務教育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使學生及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求學的必要性,使其深刻領會接受教育是法律賦予的權力和義務,真正樹立熱愛學習、熱愛知識的意識,積極投入到義務教育中來。
4.2控制父母雙方外出打工。這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想方設法能讓更多的人就近就業(yè)。應當從增加農(nóng)民收入來考慮,作為長期工作在農(nóng)村,與農(nóng)村息息相關的我深深地體會到,增加農(nóng)民收入是刻不容緩的,但在廣大農(nóng)村增加農(nóng)民收入又是何其難。這方面國家早已有政策,鼓勵農(nóng)民增收。
4.3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變\"厭學\"為\"戀學\"。在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后面加上 \"展示\"。我校學習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6至8人為一組,前后圍坐成一圈,讓他們時而相互討論,時而到黑板前寫寫畫畫。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講解時間,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都能在不同的起點上獲得最優(yōu)的發(fā)展。
其次,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變\"厭學\"為\"樂學\"。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尊重他們的思想和人格,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教會學生如何提煉和分析材料,讓學生自己得出觀點。學生都喜愛\"快樂學習法\",在快樂中學習。但是,如果不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怎么能\"快樂\"呢?
最后,教師要從\"教書匠\"到\"引路人\",變\"厭學\"為\"會學\"。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合一》中說:\"因為重教太過,所以不知不覺的就將教和學分離了。依我看來,如果學生不會學習的話,老師有才華又有什么意義?如果學生沒有學到本領的話,學校好又有什么意義?如果學生不能用的話,教育設施好又有什么意義?
孩子啊,你在何方?老師真心希望你能重返校園,讓你的滿腔熱情在這里揮灑,讓你的希望之花在這里綻放!這是我們共同的心聲,孩子啊,回來吧!
[參考文獻]
《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對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學習的調查與研究》
《農(nóng)村學生輟學原因調查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