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應用技術(shù)被廣泛的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給社會經(jīng)濟帶來空前的發(fā)展。然而,學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后備軍,必須要從學生抓起才能保證社會發(fā)展的有生力量延綿不絕。因此,本文就中職計算機實踐課教學方法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與闡述,望能對任職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 實踐操作 教學方法
計算機課程區(qū)別與其他的學科,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通過不斷的實際操作才能將其掌握及運用。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將是計算機教師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首要任務。本文作者通過自己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與實驗,總結(jié)出了一套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其在教學實踐中也得以證明,已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教學效果,現(xiàn)將幾種教學方法通過以下論述給廣大的計算機教師分享,希望能對計算機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一、任務驅(qū)動法
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有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讓他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才會主動的去學習,才會學有所成。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進微機房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前,教師都會把計算機的理論知識給講解過,教師讓學生進微機房的唯一目的是讓學生自己結(jié)合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因此, 學生在實踐課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會采用任務驅(qū)動法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對整堂實踐課的掌控。首先,教師會在實踐課上設置一個小任務,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實踐課前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去獨立完成此項任務。其次,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對于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都要學生自己去分析、討論、解決,教師不會參與到其中,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動手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都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如果遇到難題,會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分析、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因此,學生在學習期間,教師一定要給足他們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空間,讓他們通過自己思維方式去處理問題,而不是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去幫他們解決,這樣會扼殺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及創(chuàng)新意識。
二、小組競爭法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去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活動,表現(xiàn)自我是學生的特點,所以,教師要抓住其特點去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組織小組競賽的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競爭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換句話說也就是有競爭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激情。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就要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賽,并制定出相應的評判標準。在實踐課結(jié)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每組的實際操作情況給予一定的評分,對于操作完成優(yōu)秀的小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操作完成不是很好的小組,要給予批評指正,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取得失敗的原因,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分析做出總結(jié)與指導,指出失敗原因的關鍵之處。為了保證小組競爭的公正性,要教師和各個小組共同參與到評分過程中,教師給各個小組評分,各個小組之間互相評分,讓學生投入到競爭學習的氛圍中。有句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取向,有針對性的去進行教學工作,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才會思維活躍、對知識學的更快,記憶的更深刻。
三、小組合作教學法
所謂的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在每節(jié)課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一起進行共同操作,最終完成實踐課的任務。實踐課任務完成的好與壞關鍵之處在于各小組之間配合的是否默契,因此,為了使本節(jié)的實踐課任務成功完成,作為學生方面,各小組之間的成員都要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幫助、互相信任,建立一種團隊合作關系。而作為教師方面,要在實踐課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相關規(guī)定,以便促進學生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例如,首先在小組進行操作時,把各個小組盡量編排在一起,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操作時遇到問題能夠便于互相交流。其次,在實踐課結(jié)束后,教師對于學生每組操作完成的效果進行統(tǒng)一評定,取平均值,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務,不會因為一個小組的成績影響整個合作團隊的成績。合作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能夠更好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quán),使獨立完成任務與合作完成任務共存。從另一層次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從傳統(tǒng)的“聽眾”身份變成了合作學習下的“主持人”身份,學生能夠更好的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對于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能夠自主的去分析、探索,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最終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但掌握了文化知識,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得到了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利于將來走上社會之后能夠適應其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使學生能夠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發(fā)展天地。
四、情境教學法
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更不用說用自己所學知識去操作有關計算機方面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實踐課應當更加關注,在實踐課當中應結(jié)合實際生活設置些有關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場景,讓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課中去鍛煉自己,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計算機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提前學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知識 。例如,在計算機實踐課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場景:讓學生以一名公司職員的身份去制作WORD或EXCEL表格、讓學生以一名程序員的身份去設計QQ的登陸界面等。這樣的情景設計不僅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法打破了以往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融入到了濃郁的自主學習氣氛中,而且使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宰者”,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后有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五、結(jié)束語
本文作者對中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分析與闡述,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的教師隊伍能夠從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對于教學方法教師要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提高實訓課程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和實效性。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奠定牢實的知識及技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奕. 情境教學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的探索[J]. 中國輕工教育, 2004,(2) .
[2] 解家欣. 競賽式教學法在職校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 2006,(14) .
[3] 徐錦霞. VB 教學中的三法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 信息技術(shù)教育, 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