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階段,財務軟件在日常財務工作中已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而作為中職會計類專業(yè)主要課程的會計電算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卻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從任務驅動法的基本理論入手,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運用和運用任務驅動進行教學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中職 任務驅動法 會計電算化
一、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制定不合理
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掌握某一種財務軟件的實際操作上,進而缺乏學生在系統(tǒng)管理能力、日常維護能力、業(yè)務流程重組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面對變化的工作環(huán)境和要求時顯得不知所措。
(二)教學內容滿足不了實際需要
現(xiàn)階段,常用的中職會計電算化教材大部分都圍繞國內知名的某一種財務軟件的操作來講述。這種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會計電算化注重“操作性”的特點,但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原理、系統(tǒng)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卻涉及很好,學生們無法系統(tǒng)地理解及靈活運用會計電算化知識。學生們在財務軟件各主要模塊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缺少,教師缺少對其軟硬件常見故障處理方法的傳授。
(三)教學方法單一
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理論授課和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模式。理論課以老師講授和演示為主;實踐課在計算機機房進行,由學生根據(jù)教材或實驗資料上的教學數(shù)據(jù),應用財務軟件進行實操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一般都是按照書上的操作步驟進行,缺少自己思考的過程。這使得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只要碰到?jīng)]有見過的問題,就很難繼續(xù)下去。
二、學習任務的實施
(一)設計布置任務
如何設計實用有效的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任務設計是否恰當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任務設計的原則是要符合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和課程的教學目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設計。例如,教師根據(jù)實踐的要求提供一家企業(yè)的有關資料在固定資產(chǎn)管理模塊的學習中提出以下任務:固定資產(chǎn)的確認條件,固定資產(chǎn)折舊要考慮的因素,固定資產(chǎn)折舊的計算方法和計提范圍,固定資產(chǎn)核算的會計處理。如何通過財務軟件完成固定資產(chǎn)的增減變動,固定資產(chǎn)折舊的核算以及固定資產(chǎn)的分類管理等。前面的4個問題是學生在《會計基礎》中已經(jīng)學習的內容,在這里進行復習鞏固,最后一個問題是會計電算化內容中需要學生進行探索研究的內容
(二)實施完成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進行自我引導式學習、自我調節(jié)性學習,關注學生處于情境中學習和情感體驗的過程,重視學生從多重方面來學習和交流,從而使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使教學過程更具活力。因此,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任務的實施中.更應注重中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與選擇性。提出任務后,充分發(fā)激發(fā)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給出一個教學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料或查找資料的路徑以及完成任務的工具,讓中職學生具有學習的自主選擇權。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中職學生留足學習和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求知的方法,只提供解決思路的幫助,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決辦法。學生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對任務的完成程度不盡相同,這就要求老師要跟進學生的學習實踐進程。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習層次、不同能力的同學按照完成任務的要求進行分隊,每個小隊設置隊長。每個隊員根據(jù)能力的不同接受不同的任務,例如在上述關于電算化的固定資產(chǎn)學習中,對于能力弱的同學可分配諸如查閱財務會計所學習過的知識等復習型任務,對于他們來說不僅是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同時也是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對于能力強的同學可分配如何利用財務軟件實現(xiàn)會計處理等探究性的任務。并且學習的成果在小隊中進行交流,幫助能力弱的同學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充分溝通和交流討論。教師作為學習環(huán)境的建構者和引導者要跟進學生在學習小隊中的學習進程,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需要教師提供幫助的問題。在電算化固定資產(chǎn)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利用財務軟件完成固定資產(chǎn)增減變動、折舊等內容的學習。學習中遇到操作錯誤等需要進行及時的總結與更正,這樣在糾正他們的錯誤同時也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操作規(guī)范。
(三)評價方法
評價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手段,為了促進學生達到任務的預期目標,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遇到問題,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因此,在任務完成后,教師要選擇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結果進行有效、準確的評價。評價內容有: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運用程度;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一般評分比重參照如下:學生自我評價、學習團隊評價和教師點評分別占40%、30%和30%。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較好地解決老師教與學生學的矛盾,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法的充分拓展。
參考文獻:
[1]梁榮剛.提高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思考[J]. 神州(上旬刊),2011年第10期
[2]許輝. 淺探“任務驅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運用[J]. 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2年第9期
[3]吳岑.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年03期
作者簡介:
劉智東(1970-),女,貴州人,貴州省電子工業(yè)學校講師,主要從事財會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