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君先生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進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以過降級,復為編修。
先生初為諸城劉文正公所知,以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內(nèi)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局使尋閱,且言搜輯之道甚備。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謂非政之要而徒為煩,欲議寢之,而金壇于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zhí),卒用先生說上之,四庫全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未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尤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見上,語及先生,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得發(fā),先生以是獲安。其后督福建學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歸數(shù)月,遂卒。
先生為人,內(nèi)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后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學強識不衰,時于其間屬文。其文才氣奇縱,于義理、事物、形態(tài)無不備,所欲言者無不盡。尤喜小學,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詩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內(nèi),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zhuǎn)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亦勞矣。余南歸數(shù)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歿年才逾五十,惜哉!當其使安徽、福建,每攜賓客飲酒賦詩,游山水,幽險皆至。余間至山中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
⒈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欲議寢之
寢:休息。
B.而博學強識不衰
識:記憶。
C.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D.尤喜小學
小學:文字訓詁學的專稱。
2.下列句子中,都表現(xiàn)朱竹君為“疏俊奇士”的一組是( )。
①進至日講起居注官 ②且言搜輯之道甚備 ③謂非政之要而徒為煩 ④其文才氣奇縱 ⑤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 ⑥內(nèi)友于兄弟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⒊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竹君建議成立專門機構整理《永樂大典》,主管這件事的劉文正不同意。后來在于文襄的支持下,終于使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
B.朱竹君正直耿介,對上司于文襄不但不加奉承,還常因公與他激烈頂撞。如果沒有皇帝的贊許,他可能受到打擊排擠。
C.朱竹君喜歡與朋友交游,待人真誠懇切。別人有優(yōu)點,他盡力宣揚,生怕有所遺漏;自己如果有一點不足,也盡量掩蓋。
D.末尾寫陳伯思,目的是以陳來襯托朱。兩人都才華橫溢,志向高遠,又都因為喝酒致病,作者也借此表達了痛惜之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
⑵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
嚴光傳
范 曄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钡垡善涔猓藗浒曹囆c,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
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卑缘脮?,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避囻{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
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币蚬操扰P,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征,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⒈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舍于北軍
舍:安置,使?。ㄔ谀程帲?。
B.司徒侯霸與光素舊
舊:有交情。
C.車駕即日幸其館
幸:皇帝到某處。
D.我竟不能下汝邪
下:處于下位。
⒉下列句子中,全是表現(xiàn)嚴光不慕權勢利祿、不奉承造作的一組是( )。
①乃變名姓,隱身不見 ②披羊裘釣澤中 ③遣使奉書 ④又眠不應 ⑤于是升輿嘆息而去 ⑥復特征,不至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⒊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嚴光有學問,有才干,又是光武帝的少年同學,本來高官厚祿唾手可得,可他堅決不肯出仕,寧愿隱居終老。
B.侯霸是嚴光的老朋友,位至三公以后,仍然不忘與嚴光的友情,先派人送信致禮,約定黃昏時親自前往拜訪嚴光。
C.用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是本文的特點。光武登門拜訪和與帝同床共眠,突出了嚴光無所諱飾、自在灑脫的性格。
D.光武帝禮賢下士,對嚴光不拘禮節(jié)甚至恃才傲物不予計較,對嚴光堅決不仕,也不強迫。這是個明君的形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⑵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
江天一傳(節(jié)選)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濋g,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①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②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遂筑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遇僉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我母慮也。”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彼鞝吭勍T。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注】①金僉事公聲:金聲,字正希,官至僉事。②唐藩:指明藩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
⒈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覆瓦不完
完:完整。
B.徽賴以安
賴:依靠。
C.大帥購天一甚急
購:懸賞。
D.禍且族矣
族:家族。
⒉下列句子中,全是表現(xiàn)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組是( )。
①縣令傅巖奇其才 ②或張敝蓋自蔽 ③用軍法團結鄉(xiāng)人子弟 ④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 ⑤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 ⑥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⒊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天一少年喪父,家庭極端貧困,但他堅持修養(yǎng)品德,努力讀書,受到縣令的贊賞,因此他很快就中了秀才。
B.張獻忠攻破武昌后,左良玉的部下逃跑時嘩變,到處燒殺搶掠。江天一接受重托,親自帶兵與敵鏖戰(zhàn),保衛(wèi)了家鄉(xiāng)。
C.江天一參加抗清斗爭失敗被俘后,大義凜然,決心犧牲自己保全家人,最后慷慨就義,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D.作者為江天一作傳,突出他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和崇高民族氣節(jié),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故國的懷念,對民族英雄的尊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
⑵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
【參考答案】
《朱竹君先生》:
⒈A(“寢”,在本句中應解釋為“停止、平息”。)
⒉B(①是一般敘述經(jīng)歷;③是劉文正的表現(xiàn);⑥所寫的不能表現(xiàn)疏俊奇士的特點。)
⒊C(“自己如果有一點不足,也盡量掩蓋”不當,正確的是“別人如果有一點不足”。)
⒋⑴先生卻不去拜訪,還不時因主持館中事務跟他的意見相抵觸。
⑵他們的志向?qū)嵲趥ゴ蟀?,哪里只是要作個文人學士而已呢!
《嚴光傳》:
⒈D(“下”,在本句中為使動用法,應解釋為“使順從、使屈尊”。)
⒉C(②是一般敘述;③是侯霸的行為;⑤是光武帝的行為。)
⒊B(“約定黃昏時親自前往拜訪嚴光”不當。侯霸官氣十足,信中是要求嚴光去見自己。當被嚴光斥責后,還將信“封奏之”,是打小報告的行徑。)
⒋⑴(光武帝)派遣使者去聘請嚴光,使者往返多次,嚴光才肯進京。
⑵(侯霸)本想立即親自前往拜訪,因公事所迫,所以沒有如愿。
《江天一傳》(節(jié)選):
⒈D(“族”,在本句中應解釋為“滅族”。)
⒉D(①寫的是縣令贊賞江的才能;②表現(xiàn)江的窮困;④表現(xiàn)的是英勇作戰(zhàn),而不是“深沉多智”。)
⒊A(“很快就中了秀才”不當。江天一雖然受縣令賞識,但到36歲“始得補諸生”。)
⒋⑴家庭貧窮,房屋殘破,就親自用畚箕挑土筑墻(建房)而住。
⑵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