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緬甸總統(tǒng)辦公室在其網站上發(fā)表聲明稱,出于人道主義考慮,總統(tǒng)吳登盛已在當天依法赦免了69名政治犯;聲明還說,政治犯審查委員會還在繼續(xù)工作,以便在2013年年底前釋放全部政治犯。
釋放政治犯是緬甸政治改革的重要步驟和成果,也是外界觀察其改革是否真誠的試金石。2010年11月,被軟禁長達15年的昂山素季獲得了自由,這被認為是緬甸開啟改革的標志性事件;而現(xiàn)任總統(tǒng)吳登盛自2011年3月上臺以來,已經通過大赦和特赦等形式,陸續(xù)釋放了數(shù)百名政治犯,加上上述69人,目前緬甸被關押的政治犯只剩下30人左右。
在緬甸改革之初,外界普遍對軍方的改革誠意不抱希望,認為只不過是又一場換湯不換藥的偽民主把戲。但隨著釋放政治犯等措施的逐步展開,之前的疑慮漸漸消退,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西方國家都已經取消或暫停了自1990年代開始的對緬甸的經濟制裁。而緬甸改革大幕甫一拉開,外國投資就蜂擁而至。早在2011年6月,緬甸政府就宣布在過去的一年內緬甸獲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200億美元外國投資,一掃過去長期被孤立的形象。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的上一財政年度里,緬甸GDP增幅達到6.7%,本財年預計將達到8.9%。
緬甸的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度不可謂不大,而過程卻相當平順,避免了很多國家轉型過程中常見的沖突、對抗甚至崩潰,經濟也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這些成就的實現(xiàn),是相關多方共同努力、主動妥協(xié)讓步的結果。
在這一過程中,居功至偉的是緬甸現(xiàn)任總統(tǒng)吳登盛。吳登盛出身農家,從軍事院校畢業(yè)后在軍中平步青云,但在早年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多少民主的傾向。幾年前,他曾在軍方鐵腕人物丹瑞大將領導的軍政府中擔任了4年總理,有清廉的美名。65歲的他在2011年3月當上了總統(tǒng)。一上任,吳登盛馬上開始了改革,表現(xiàn)出一個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懷。他一直表示,緬甸正在積極地推動民主,但在民主改革方面并沒有太多經驗;并強調緬甸與西方國家不同,需要逐步推進民主改革。與此同時,他多次與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會面,稱自己視昂山素季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并表示如果緬甸人民在2015年緬甸大選中投票選擇昂山素季擔任總統(tǒng),他會欣然接受。有政治勇氣、不貪戀權力、清廉,吳登盛的這些品格對緬甸改革的順利推進至關重要。
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也表現(xiàn)出了難能可貴的溫和大度。昂山素季被軍方軟禁多年,丈夫在英國去世也不能前去看望,個人生活付出了巨大代價。她本來是最有資格去譴責和清算的人。但自獲得自由以來,她更多強調“往前看”,多次公開表達了對吳登盛改革的支持。昂山素季這種妥協(xié)和寬大為懷的精神,為民主自由公義的實現(xiàn)換來了較大的空間,有助實現(xiàn)緬甸國家的大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