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民主,即國家立法機關對政府財政預算進行監(jiān)督、審議、制衡和審計,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已經走向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
從西方議會的發(fā)展史來看,議會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監(jiān)督和制衡政府如何征稅、如何花錢而產生。這一制度沿革到當代,西方民主國家議會的一項主要功能就是監(jiān)督和控制政府預算。還有研究發(fā)現,西方國家的立法機關(一般包括參議院和眾議院)將超過60%的時間用在審核和討論政府的各種預算上。
盡管政府預算監(jiān)督是現代民主國家政治與經濟運作的一項基本內容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西方各國政府的財政預算是如何制定出來,又是如何執(zhí)行和實施的,立法機關是如何監(jiān)督、制衡、控制和審計政府預算的,在立法機構對政府預算監(jiān)督方面有哪些制度安排,在各國立法機構中又有哪些實際運作的機構設置,以及各國政府的預算監(jiān)督體制又有什么異同等問題,除了一些財政學和政治學的少數專家,國內其他學界、政府決策層乃至各界人士大都知之甚少。
關于這些問題,可以參考一下《聯(lián)邦預算:美國政府如何花錢》(麥蒂亞·克萊默等著,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譯,三聯(lián)書店即出)。此書原版是為美國普通民眾和納稅人所寫,以通俗和簡潔的語言,介紹了美國政府預算制定、執(zhí)行、實施和審計的基本過程,較清晰地解說了美國國會對政府預算監(jiān)督和控制的機構和制度安排,還簡要介紹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預算制度史。
這本十幾萬字的小冊子對美國政府預算制定和實施過程及其監(jiān)督制度,對美國政府如何收稅,如何花錢,作了通俗、全面和最新近的介紹,對了解美國政治和政府體制的運作,甚而對目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也有著非常切實的參考意義。
當下中國正處在深化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首先應當是政府體制的改革和現代民主法治制度的建設。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引入和經濟的發(fā)展,目前中國政府的財政收支已經達到十幾萬億元。在此格局下,加強立法機關對政府預算的監(jiān)督、制衡、控制和審計,已經變成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現代民主法治政治建設的一項最重要的改革議程。
中共十八大報告在談到未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設想時,第一條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這一條還明確提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fā)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jiān)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xié)調,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jiān)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jiān)督。”
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當是財政體制改革,而加強國家立法機構對政府預算進行全口徑的預算監(jiān)督、制衡和審計,在此方面建立和健全人大的功能機構設置,并在立法上作出制度保障,當是財政體制改革乃至全部政治體制改革的最核心內容和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盡管中國經濟已經市場化,由于作為國家立法機關的全國人大對政府財政預算還沒有真正做到實質性監(jiān)督,并沒有全程參與政府預算的制定、實施、制衡乃至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審計,這是中國還沒有完成現代國家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
這一問題不解決,政府官員大面積的貪腐不斷發(fā)生而屢治不果、與政府收支的財權相關聯(lián)的種種社會問題不斷發(fā)生和積累等難題,也就無法從根本制度上加以解決。由此看來,落實中共十八大報告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條,加強各級人大對政府全口徑預算的審查和監(jiān)督,應該是當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了解美國聯(lián)邦預算制度以及立法機關對政府預算的監(jiān)督制度,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中圍繞預算制定的實施和監(jiān)督機構設置,以及國會對政府預算的批準、審議、制衡和審計程序。這些知識對未來中國的國家制度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而對中國社會各界人士來說,或者對作為納稅人的每個中國人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