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學情分析就是對學生在學習之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情感、知識基礎、學習方法等進行調查與分析,直接為課堂教學提供科學依據(jù)。它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jù),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支點。
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前學情分析?下面就以蘇教版《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為例,從設計與組織、統(tǒng)計與分析、教學與建議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一、設計與組織
1.設計方案
調查是分析的前提。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年段要求,本次調查擬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課文朗讀,二是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有三個板塊的內容:學習情感、學習方法和知識基礎。
學習情感主要包括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對本課學習內容的動機狀況。學習方法主要包括對教師教學風格的期待、對學習方式的選擇。知識基礎的調查重點是對學生“五知”(已知、未知、想知、應知、能知)情況的全面了解。已知,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課內容學習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等,它決定著學習起點的基本定位。未知,是相對“已知”而言的,對一個具體的文本來說,主要包括不會讀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想知,是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關注度??梢允悄硞€詞語的辨析,可以是中心人物的了解,可以是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應知,是指學生對與文本相關的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的認知情況,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每則文本后的“閱讀練習”是應知的重要參考。能知,就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探知學生所能達到的認知高度,它決定學習終點,即學習目標的正確定位。
2.確定樣本
本次調查內容為《手術臺就是陣地》。這是一篇經典精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調查對象是某小學三年級五個班中的5號、10號學生,共10人。
3.組織調查
課文朗讀之前每人有5分鐘的準備時間,朗讀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進行,現(xiàn)場做好錄音工作?!罢n前學情調查問卷”的完成時間是20分鐘。
二、統(tǒng)計與分析
1.關于課文朗讀
從正確、流利、有感情和綜合總評四個維度來評定10位學生的課文朗讀。情況如下:
從整體情況來看,能完全達到“正確”要求(A等)的只有三位學生,占30%;達到“正確、流利”要求的只有兩位學生,占20%;沒有一個學生達到三項要求。根據(jù)這三項指標進行綜合總評后的平均分是7.73分。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有:一個是“鑷子”的“鑷(niè)”,另一個是“大夫”的“大(dài)”;容易讀破的句子有:①黑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②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從傷員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里。③師衛(wèi)生部長匆匆趕來,對白求恩說:“師長決定讓你和一部分傷員離開這里?!?/p>
通過調查,還發(fā)現(xiàn)該年級學生平時的朗讀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語速偏快,二是斷句不當。
2.關于問卷調查
(1)學習情感。
你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嗎?
你喜歡《手術臺就是陣地》這篇課文嗎?
你覺得學習這篇課文有難度嗎?
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學科、這則文本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比較容易。
(2)學習方法。
你認為哪種學習方式對你的學習最為有效?
你平時更習慣于用哪種方式來讀課文?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帶有較為明顯的傾向性,更多學生習慣于“聽老師講”和“自己大聲朗讀”。
(3)知識基礎。
A已知:
對于抗日戰(zhàn)爭,你了解多少?
對于白求恩,你了解多少?
白求恩是來自于哪個國家的醫(yī)生?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白求恩的?(可以多選)
調查發(fā)現(xiàn),所有學生都知道“抗日戰(zhàn)爭”,但對“白求恩”,知之甚少,更多學生能關注文中對白求恩的語言與動作的描寫。
B未知:
摘錄課文中你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鑷(5人)、腹腔(3人)、形勢(3人)、火線(2人)、彈片紛飛、撤、當頭一棒、紅絲、陣地、氣勢洶洶、盤旋。
用直線畫出課文中你認為難理解的句子。
①氣勢洶洶的日寇剛到齊會鎮(zhèn),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軍消滅了500多人。(4人)②可是,手術臺是醫(yī)生的陣地。戰(zhàn)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手術臺呢?(2人)③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從傷員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里。(1人)
C想知:
對于這篇課文,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①齊會鎮(zhèn)在哪里?(1人)
②白求恩為什么要堅守陣地?(2人)
③白求恩最后怎么樣了?(1人)
④白求恩為什么不離開小廟?(3人)
⑤什么是齊會戰(zhàn)斗?(1人)
⑥白求恩兩天兩夜沒休息,為什么還是繼續(xù)給傷員做手術呢?(1人)
⑦白求恩為什么不休息一會兒?(1人)
對學生所提的這7個問題進行歸類后發(fā)現(xiàn),學生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白求恩為什么要堅守陣地,共涉及7位學生,②④⑥⑦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二是這次戰(zhàn)斗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對于白求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①為什么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治傷員?(1人)
②白求恩的年齡有多大?(1人)
③白求恩鋼鐵般的毅力是怎樣煉成的?(1人)
④白求恩是哪國人?(2人)
⑤白求恩是在什么時候犧牲的?(1人)
⑥白求恩住哪兒,是個怎樣的人?(1人)
⑦白求恩是怎么來中國的?(1人)
⑧白求恩一共救了多少傷員?(1人)
通過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對白求恩充滿好奇,關注的面也比較廣。
D應知:
關于“陸續(xù)、繼續(xù)、連續(xù)”的選擇填空。
10位學生都答對,正確率達100%。
比較句子,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戰(zhàn)士們沒有離開陣地,我怎么能離開手術臺呢?”
“戰(zhàn)士們沒有離開陣地,我不能離開手術臺。”
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這兩個句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只是有3位學生分別將“陳述句”寫成了“成述句”、“陣述句”、“陳途句”。
E能知:
“這次戰(zhàn)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蹦阍趺蠢斫膺@句話?學生的理解有:
①這次戰(zhàn)斗打了三天的時間,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xù)做了69個小時的手術。
②齊會戰(zhàn)斗進行了很長時間,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工作量很大、時間很長。
③白求恩幫傷員們治療了很久。
④齊會戰(zhàn)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小廟的手術臺旁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
⑤白求恩不知疲倦地為戰(zhàn)士做手術。戰(zhàn)斗持續(xù)多久,白求恩就做多久的手術。
⑥白求恩一直在手術臺旁工作了69個小時。
⑦這次戰(zhàn)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不停地在這段時間里救治傷員。
⑧白求恩為了戰(zhàn)士們,不睡覺,不吃飯。
⑨白求恩一直在做手術。
⑩因為齊會戰(zhàn)斗進行了69個小時。
上述回答中,只有②與⑤相對準確??磥?,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白求恩大夫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學生的回答有:
①因為醫(yī)生如果離開了手術臺,就不能給病人做手術。
②因為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場就是白求恩的手術臺。
③因為手術臺是白求恩工作的地方。
④因為他說戰(zhàn)場是戰(zhàn)士們的陣地,所以手術臺就是他的陣地。
⑤因為如果沒有手術臺,就不能做手術,傷員們就得不到治療。
⑥因為白求恩認為大夫不能離開手術臺。
⑦因為手術臺是醫(yī)生的陣地。
⑧戰(zhàn)場是戰(zhàn)士的陣地,手術臺就是醫(yī)生工作的地方,也就是陣地。
⑨因為手術臺就是醫(yī)生救治病人的陣地。
從答題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是不準確的(其中一個生未作答),而這個問題又是課文理解的關鍵,所以自然成了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與建議
1.重視朗讀指導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時明顯存在著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速度過快。節(jié)奏單一,匆忙草率,純粹是為讀而讀,這無益于語言文字的品味和咀嚼。所以,在指導時應提醒學生適當放緩語速。二是斷句不當。表現(xiàn)為無標點意識,無小節(jié)意識,無情節(jié)意識。教師在課堂指導時應強調:①注意標點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標記。②注意段落停頓。在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停頓的時間要長一些。③注意感情停頓。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按照讀者的感情或心理需要,朗讀時也可作恰當?shù)耐nD處理。另外,在課堂中可安排盡量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重點讀好白求恩與師衛(wèi)生部長的一組對話。
2.精選教學內容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凝聚著教師的學識和智慧。教學有效的基本前提是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也就是“教什么”的問題。如何確定這個內容,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有兩個基本的判定標準:一是要對照課程標準,根據(jù)年段要求從具體的文本中選擇適切的教學內容;二是對照學生發(fā)展需要,以課前學情調查的情況作為選擇內容的重要依據(jù)。選擇時應做到“四個不教”:①與語文學習、與文本內容關系不大的,不教。譬如,齊會鎮(zhèn)的具體位置、齊會戰(zhàn)斗的大致情況等。②學生已經明白了的,不教。比如,“反問句”與“陳述句”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等。③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或能讀懂的,不教。譬如,關于“陸續(xù)、繼續(xù)、連續(xù)”的辨析填空,在課堂中只需簡單帶過便可。④現(xiàn)在教了,學生也不明白的,不教。比如,關于齊會戰(zhàn)斗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鎖定學生學習的難點:一是對“這次戰(zhàn)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的理解;二是深度感悟白求恩大夫所說“手術臺就是陣地”的含義。
3.優(yōu)化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不僅涉及學習渠道、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等方面,使教與學達到“同頻共振”。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學生習慣于“聽老師講”。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講課質量,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努力增強語言感染力,讓學生在傾聽中學會學習、獲得發(fā)展。另外,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帶著觀點小組討論,逐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朗讀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根據(jù)該班學生喜歡“自己大聲朗讀”的習慣,根據(jù)這則文本的特點,倡導進行多元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在讀中學。
4.實行適度拓展
適時、適量的課堂拓展,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表現(xiàn),對語文學習有著很大的作用。要想達到應有的效果,關鍵是要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度”。即源于課堂有“限度”,過多的拓展內容則會擠占課本知識學習的時間,導致本末倒置;跳出課本有“高度”,拓展內容是略高于課本知識的,不是原有內容的翻版與重復;把握學情有“準度”,因人而異,因勢而發(fā),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相關素材。鑒于此,本課教學可在以下兩方面進行適度拓展:①準備一段150~200字的白求恩簡介,介紹他的生平和他表現(xiàn)出的國際主義精神,讓學生對白求恩有一個較為整體的了解;②準備一則根據(jù)環(huán)境拓展的寫話練習。環(huán)境描寫是本文的表達特色,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更能襯托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如:又一發(fā)炮彈在手術臺旁的近十米處炸開了,白求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