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思維方式。用書面語言反映自己的思想,這是思維的一種表達方式,即所謂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透過語言,我們看到的是思維的本質(zhì)。因此,訓練學生寫作,必須從思維訓練入手,而觀察與想象是思維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
一、學會隨機觀察
隨機觀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領(lǐng)域中,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各個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以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并由此想到的內(nèi)容。隨機觀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準備,也不可能有什么目的、方向。因此,這種觀察是比較難做到的,是留心生活,養(yǎng)成良好觀察習慣的最高階段,當然也是學生應(yīng)該努力達到的目標。作文中的材料,絕大多數(shù)來自隨機觀察。這就要求我們,不管什么時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論干什么(上學、逛商場、串門、看電影、旅游等),都要時刻注意耳(聽)、眼(看)、手(觸)、鼻(聞)等感官的活動??傊?,生活的領(lǐng)域有多大, 就把隨機觀察的范圍擴展到多大,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把隨機觀察納入生活,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實際生活中養(yǎng)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yǎng)成。如果養(yǎng)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用處?!?/p>
二、學會合理想象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與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方法就叫做比喻。用來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必須是常見的、淺顯易懂的。比喻要貼切、新穎、獨特,不落俗套。
案例:四年級的一次作文要求寫一次活動,在組織學生們開展跳繩比賽后,他們寫道:“老師一聲令下,選手們都行動起來。繩子與地面輕輕擦過,隨即從跳起的腳尖下穿過。五彩的繩子越甩越快,把選手圍住,形成了轉(zhuǎn)動的彩色繩球?!?/p>
習作中用到的最多的修辭方法就是比喻?!稗D(zhuǎn)動的彩色繩球”使事物具體化、形象化了,使抽象的東西平易化、通俗化了,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準確精練、鮮明生動了,讓人回味無窮。學生只要平時認真觀察周圍的人物和事物,抓住他(它)們各自的特點,合理想象,并在作文中大膽嘗試,一定能寫出好的比喻句,為自己的作文增輝添彩。
2.擬人
擬人,就是根據(jù)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tài)、思想和感情的修辭手法。動物、植物、常見用品都可以用擬人的手法描寫。
案例:三年級的一次作文要求用第一人稱寫一種文具。在習作中,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具,敘述自己的特點和作用。在《橡皮》的作文中,學生甲寫道:“我的身體呈長方體,顏色雪白?!睂W生乙寫道:“我是個苗條的姑娘,身體呈長方體,皮膚潔白如雪,摸上去極富有彈性,不知道有多少女子羨慕我?!?/p>
學生正確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從身材和皮膚入手,使無生命的橡皮有了生命,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使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三、觀察與想象共生
觀察和想象有機結(jié)合,習作就不再空洞,表達內(nèi)容也就鮮活起來了。這幾年,我在教學中總是以觀察為基礎(chǔ),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想象,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表述,把現(xiàn)場觀察與想象、思維、語言活動結(jié)合起來。
案例:春天,蠶豆花開。這種農(nóng)作物對住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是司空見慣了,自家田里有,上學路邊有,校園周圍也有。寫作之前我和孩子進行了短暫的交流。
師:描述一下你們見到的蠶豆。
生1:葉子碧綠,和我的小腿一樣高。
師:它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
生2:大概是橢圓的,不肯定。
師:蠶豆開花了么?
生:(齊聲答)開了!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
師:花兒有幾片花瓣?又是怎么組合的?
生:(齊聲答)不知道。
于是,我把孩子們帶到田野,把蠶豆地當做習作之旅的第一站,和孩子們一起觀察,一起討論交流。
“走了一段路就到了田埂上,我感覺有許多眼睛在注視著我。我定睛一看,一簇簇矮矮的蠶豆花開得正旺。我蹲下來仔細觀察花兒:外層的一片花瓣是橢圓形的,白中滲著點紫,像翅膀一樣微微翹起。最奇特的是中間相擁著的兩片半圓形花瓣,上面各有一個黑色的圓,遠遠望去像極了人的眼睛。我不禁暗暗贊嘆大自然的神奇?!闭墙?jīng)過細致觀察和合理想象,學生才有如此細膩的描寫。讀著這些文字,我欣然一笑,仿佛又看到了那天孩子們蹲在田間三三兩兩竊竊私語的情景。
那天,大多數(shù)人都蹲著,有五六個人站著,緩緩走動,我剛想批評他們觀察不認真,耳畔卻傳來驚喜的叫聲:“找到啦!這兒有一個!大耳朵!”我恍然大悟,我忽略了多么有趣的東西,幸虧我的學生沒有放過。他們寫道:“一個個耳朵像和我捉迷藏似的,在層層疊疊的綠葉間隨著微風搖擺,迷惑著我的眼睛,但是我練就了火眼金睛,找到了一大把蠶豆。它們有的像號角,有的像小巧的漏斗?!?/p>
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可以到達最美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們的筆下流淌出詩一般的語言,我愿窮盡畢生精力引領(lǐng)他們尋找作文的源頭。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