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父母晚上哄孩子入睡時,為圖省事,就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這種由于嬰兒睡眠時不斷吸吮奶瓶造成的齲齒,在醫(yī)學上稱為奶瓶齲。
奶瓶齲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夜間,嬰幼兒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減弱,加上殘留在牙間隙的奶液被細菌分解,使孩子口腔內的PH值降低,形成一個酸性環(huán)境,嬰幼兒吸吮奶液時,所有的上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牙齒遭到腐蝕,進而引起牙齒脫鈣,迅速發(fā)展為齲齒。
怎樣發(fā)現奶瓶齲?奶瓶齲初期很難被發(fā)現。主要是在上門牙牙唇面的牙頸部形成一條白色的帶狀物,隨著齲蝕的發(fā)展,帶狀物的顏色越來越深,范圍也會加大,導致牙齒剝脫,甚至形成殘根,引起牙髓和牙根病變,這時,孩子會感到劇烈疼痛或牙齦腫脹、流膿。一旦因齲蝕嚴重無法治療,而將乳牙拔除,就會給孩子的牙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發(fā)現孩子有奶瓶齲的跡象,應及早帶孩子去口腔科診治。
如何預防奶瓶齲?首先控制幼兒每次吮吸奶瓶的時間,一般限制在10~15分鐘以內,千萬別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其次,每次給孩子喂奶后再喂少量白開水,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再次,要盡早停止使用奶瓶,一般1周歲以后就要改用水杯喂奶或小匙喂奶,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奶瓶齲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