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德賢
(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 江蘇 無錫 214125)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 學之端”。 問題是最好的老師,有效、適時的提問,為學生提供思考的路徑,是學生開展學習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基石。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并以問題為主線串聯(lián)整個教學過程,引領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近期,筆者參加了一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對《氯氣與水反應的探究》一節(jié),運用“問題”教學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需要,設計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探究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評課老師和專家的好評。 現(xiàn)交流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氯氣與水反應驗證生成的產物。
2.理解次氯酸的漂白、殺菌作用,氯氣和堿的反應。
3.培養(yǎng)問題意識,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4.體驗探究過程,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一)觀察圖片:①氯氣泄漏,人員中毒,花草枯萎;②氯氣對自來水消毒、殺菌。
問題1: 起殺菌消毒作用的是氯氣本身還是另有奧秘?
(二)實驗演示:干燥和濕潤的兩張有色紙條分別放入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不同。
問題2:使?jié)駶櫽猩垪l褪色的是什么物質?可能是怎樣產生的?
[設計意圖]以學生生活經驗所知曉的氯氣可對自來水殺菌、消毒與氯氣有毒引入,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再通入演示實驗現(xiàn)象,形成懸念,激發(fā)學生迫切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物質起殺菌消毒,使?jié)駶櫟挠猩垪l褪色的欲望,自然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課的主題上來。
[活動一]氯氣與水反應的探究
問題1:若氯氣能與水反應,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最可能產生的物質是什么?
Cl2+H2O→?
問題2: 上述假設的產物在水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設計方案通過實驗驗證。
學生交流、分組實驗:設計并交流實驗方案,分組實驗驗證。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很容易猜想最可能產生的物質是HCl, 且檢驗H+、Cl-的方案設計,在剛學過離子檢驗,屬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親自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獲得成功的愉悅,為進一步學習獲得足夠的動力。
[活動二]認識次氯酸的性質
問題1:HCl 能使有色紙條褪色嗎?
Cl2與H2O 反應還有其他新物質生成嗎? 這種物質有哪些性質呢?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3(蘇教版)相關內容。
[設計意圖]實驗驗證Cl2與H2O 反應能生成HCl,但HCl又沒有漂白作用這一事實,再一次產生認知沖突,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通過教材的閱讀分析,HClO 這種新物質對學生心理產生強烈的刺激,記憶更深刻。
[活動三]可逆反應的理解
情境轉換:觀察一瓶新制氯水的顏色。
問題1:顏色說明氯水中含有什么物質?既然氯氣與水反應,且水足量,怎么還會有氯氣剩余呢?
學生閱讀教材P44,可逆反應的定義。
問題2:尋找可逆反應定義的關鍵詞。
問題3:怎樣在方程式表示上區(qū)分可逆反應呢?
問題4:下列各組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
[設計意圖]從質疑氯水中為什么還剩余Cl2,引發(fā)學生去分析Cl2與H2O 反應的特殊性, 通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可逆反應的判斷等學生練習、思考,完成對教材知識的建構。
[活動四]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的比較研究
問題1:HClO 還有哪些性質? 光照下有什么反應?
問題2:新制氯水應如何保存? 為什么?
問題3:氯水中有哪些成分?顏色、漂白性、酸性分別是哪種成分帶來的? 長久放置后發(fā)生哪些變化?
問題4: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討論、展示、互評、糾正、完善。
[設計意圖] 老師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定向探究,“問題串”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支架”,展開思維活動, 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后, 小組同學的相互分析、討論、歸納、拓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能力。
[活動五]氯氣與堿的反應
問題1:Cl2與H2O 反應的二種產物分屬什么類別。它們能否與NaOH 反應? 得到什么產物?
問題2:為什么工業(yè)上,實驗室可用NaOH 溶液去吸收多余的Cl2?
學生分析,對照寫出Cl2與NaOH、Ca(OH)2的化學方程式。
問題3:漂白粉有漂白作用嗎?怎樣才使之發(fā)揮漂白作用? 工業(yè)上制漂白粉代替HClO 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P44 相關內容, 合作探究上述問題,并匯報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 這是對Cl2與H2O 的反應的分析研究的延續(xù),通過指向性的問題,分析Cl2與NaOH反應的原理并遷移到漂白粉的制備,一系列的問題既是學生學習思維的出發(fā)點,又是掌握建構知識的歸宿。
(三)課后思考與探究
向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滴加氯水看到褪色,對原因作出猜想,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設計意圖]這是對課堂學習探究的延伸,問題有較大的開放性,留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足夠空間,將本堂課學生形成的知識能力進一步地拓展、發(fā)散。
問題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從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問題,以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以問題串聯(lián)引導學生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 故提出的問題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什么時候提問,提什么問題,怎樣提都需要根據(jù)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精心預設,而不是隨便設問。 如新課導入時,要以學生最熟知的生活情境,化學現(xiàn)象處尋找疑點,設置懸念,喚起學生求知欲;中間過渡時,注意情境轉換,設法在“已知”中提問,引導向著“未知”的探究;在學生交流、討論時提問,制造學生認知沖突,引導和糾正學生的思維方向;在課堂小結時提問,要有拓展性,發(fā)散性,應用性,綜合性。 使得每個問題的提出很好地服務教學,問題的串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緊扣,滿足學生的求知和探究不斷深入的需要,否則“問題為主線”的教學將演變?yōu)椤皾M堂問”的教學。
課堂是動態(tài)的,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時刻發(fā)生著變化。 學生的回答與預設的結果會發(fā)生偏差,實驗的現(xiàn)象會發(fā)生異常,則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善于捕捉設問點。可以是利用追問、反問、轉問的方法扭轉學生思維方向,也可以從實驗異常處質問藥品,試劑的用量,滴加順序,反應條件的控制, 實驗裝置的改進和干擾因素的排除等。 故教師的設問更要靠智慧生成,不但可避免與預設相違時產生的尷尬,更能動態(tài)生成美麗的閃光。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 只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出的問題,才是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最有效的問題,也只有學生參與學習研究,積極思考,才會提出問題。 在教學中應努力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機械模式,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教材,質疑老師,大膽提出問題,將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師要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留出質疑、提問的空間,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尋找疑點的方法,培養(yǎng)勇于提問的勇氣。 另一方面,教師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仔細傾聽學生的觀點、想法,認真地理答,組織學生間的互問、互答、互幫。 在相互交流、辨析、討論中釋疑,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
新課程最顯著的特征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故以學生活動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在問題情境的指引下,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探究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構主體知識,體驗情感,最終內化為活動成果。 為防止單一枯燥的“教師問”、“學生答”的單向活動,在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時,根據(jù)教學的需要,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保持足夠的參與學習興趣。 在概念教學時,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尋找關鍵詞,組織同學辨析;元素化合物性質學習,開展實驗探究,讓學生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分組實驗探究或對實驗裝置的改進等討論;重點難點內容讓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發(fā)表各自觀點,完善認知結構。 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探究活動, 真正體現(xiàn)課本讓學生自學,難點疑點讓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思考,結論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 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性評價,如回答問題的正確性,分組實驗的成功率,語言表述的流暢性,操作的規(guī)范、板演的工整等,更要注重過程、情感的評價,如學習的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問質疑的頻率次數(shù)和提出問題的有效性。 教師以積極的情態(tài)表揚、肯定、鼓勵學生,組織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并在評價中引入競爭機制,以學習小組計分形式,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團隊榮譽而積極參與,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1] 張松才.化學課堂中有效問題設計的原則與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8)
[2] 劉玉容.化學教學中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10)
[3] 周玲鳳.淺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功能和策略[J].化學教學與實驗,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