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發(fā)祥
此次參加紀念“躍進”號事件五十周年研討會,聆聽多位航海界老前輩教誨,深有感觸。時至今日,研討“躍進”號沉沒事故,仍有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败S進”號的觸礁沉沒,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固然有其客觀原因:出航前,船員大換班,且沒有很好進行交接;國產萬噸輪首次出國,主要領導忙于接待,疏于出航準備;由于導航定位技術手段落后,長時間沒有確定準確船位。但是當時的船舶駕駛人員沒有嚴格執(zhí)行航海上的有關規(guī)定,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船舶駕駛人員,事先沒有消除和測定羅經(電羅經、磁羅經)自差和計程儀改正率,確保船舶主要航海儀器的正常工作。出航后也沒有利用天然或人工疊標以及天測手段測定羅經差(青島港內外是有很多天然疊標可供測定羅經差)。由于羅經和計程儀存在著較大的誤差,而我們的航海人員又不掌握,從而導致產生很大的推算誤差。
過去,我們平時每隔半年到一年就要消除和測定一次羅經自差和計程儀改正率,執(zhí)行重大或遠航任務時,出航前還會安排檢驗性的補充測定。出港后還要利用疊標測定羅經誤差;航行中每一個航向都要比對電、磁羅經,并登記在小黑板上(操舵部位專門配有小黑板);遠離海岸航行時,早晚還要天測羅經差。
另外,執(zhí)行重大或遠航任務的迎來送往,這也是常有的事,這時就要分清主次,明確分工。作為我們航海人員來說,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要放在熟悉航線和收集有關資料上。過去遠離海岸航行時,沒有衛(wèi)導,連老蘭 A也沒有,主要就是推算和天文定位。出航前,我們往往把潮流圖、海圖和有關資料中流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出沿線附近實時的流向、流速,用于準確推算。當白天測不到金星或月亮時,就測太陽單線:天體在航線左右時,可分析艦位偏左還是偏右;天體在航線前后方時,可分析船位是超前還是落后。
現(xiàn)在,導航定位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諸如觸礁、擱淺這樣的航海事故越來越少(但遠沒有杜絕),我們的很多航海工作人員滿足于衛(wèi)導船位在海圖上的圈圈點點,對羅經和計程儀等儀器的誤差測定就不太重視了,天文定位也很少搞了,推算船位基本絕跡。任何一種現(xiàn)代化定位手段或者導航儀器,都離不開對電的依賴,也都會存在一定的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而磁羅經和天文定位,雖然原始和誤差較大,但比較可靠。推算船位雖然不如陸標定位和衛(wèi)導船位精確,但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粗差,所以不久前,我還建議部隊的航海人員,每測一個艦位均應有相應的推算艦位。
所以,我們現(xiàn)在研討“躍進”號沉沒,更應該吸取航海實踐上的教訓,即使當今導航定位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導航儀器越來越精確,我們的航海人員也要確保航海儀器的正常工作,始終掌握其準確的誤差;苦練航?;竟Γㄍ扑恪⑻鞙y),確保在各種情況下有準確的船位,不使國家財產和人員生命受損失。
“躍進”號沉沒事件后,國防科委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始在中國沿海布局勞蘭 A基站、隨著航??萍嫉倪M步發(fā)展到更精確的沿海定位系統(tǒng)勞蘭 C。再后來中國自己設計制造了電子管的雷達,航海終于有了基本的保障。但遠遠跟不上世界航海導航儀器的發(fā)展步伐。
改革開放后,中國航海事業(yè)才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了造船大國和航海大國。從“躍進”號沉沒聯(lián)想到我們正在建設航海強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相信航海強國的“中國夢”會隨著“北斗”導航衛(wèi)星的完善,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