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昊文 陳玉玲
??思{,全名威廉·卡斯伯特·??思{(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 9月 25日-1962年 7月 6日),是美國現(xiàn)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被西方文學界視為 “現(xiàn)代的經(jīng)典作家”。他一生寫下了近二十部作品,塑造了眾多的婦女人物。他關(guān)于婦女的觀點全面、深刻地表現(xiàn)在對這些人物的塑造中。
《喧嘩與騷動》是??思{創(chuàng)作生涯的里程碑,在這部作品中,圍繞康普森家族生活,作者成功塑造了康普生夫人、凱蒂、迪爾西、小昆丁等美國南方女性形象。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讓這幾位女性的形象輪廓分明、個性十足,也正是這種經(jīng)歷的復雜性與人物的十足個性的巧妙結(jié)合,??思{筆下的美國南方女性形象才顯得栩栩如生,引發(fā)讀者的深度思考。本文在了解現(xiàn)代美國南方女性形象的基礎上,重點探討故事中主要人物:康普森夫人、凱蒂、黑人保姆迪爾西以及樹所折射的母親意象,以期對這一系列人物、形象進行現(xiàn)代性詮釋。
作為美國南方著名的作家,??思{對美國南方的種植園生活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的祖先就是作為一名種植園主發(fā)家的。而在他生活的時代,南北戰(zhàn)爭迫使舊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走向崩潰,他的康普森家族也逐漸走向沒落。但是,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卻依然充滿了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正如他自己曾經(jīng)說的:“人是過去的總和?!盵1]198過去的不幸影響著今天的生活,過去的輝煌同樣影響著今天的生活。在他的筆下,“舊南方被美化成令人銷魂的極樂世界”。[2]42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南部地區(qū)的人們過著無憂無慮、人人平等的天堂般的日子。在這里,無論是南北戰(zhàn)爭前還是戰(zhàn)爭后,人們普遍存在種族和性別歧視。南方一直以來實行的奴隸制讓所有的黑人處于不利地位,淪為黑奴;而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制觀念、男尊女卑的信條又使得這里的婦女不受人尊重,沒有自己的身份、地位,以男人附屬品的身份存在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里。受社會和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制約和影響,她們絕對服從于男性,不敢奢望有任何的個人需求,一切與生俱來的天性都被忽視甚至扼殺。在所有女性的眼中,性欲是可恥的,貞操高于一切。而在貴族們的眼里“南方土地上可愛的婦女,她們像這清澈透明的水一樣純潔清白,像這晶瑩的冰塊一樣冷峻……為了保護她們的貞潔和清白,我們發(fā)誓愿付出我們的心和生命”。[3]189從表面上看,南方社會的男人對婦女展示的是一種紳士形象,他們似乎非常關(guān)懷、愛護女性;但事實上,在他們的頭腦中,“女人全一樣都是賤坯”,[4]179婦女只不過是他們的附屬品,她們只能成為男人的性伴侶或仆從,她們必須完全服從于男權(quán),忠實于男人。
在描述人物形象的眾多文學作品中,母親是唯一永恒的角色。她們是自我犧牲的女人,讓孩子茁壯成長永遠是他們最大的驕傲,為此她們愿意包容一切。母親們用自己的慈愛、威嚴給孩子以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這種愛無法被替代,因為母親們難以接受一切的替代品。然而,在《喧嘩與騷動》中,康普生夫人卻在??思{筆下失去了一個母親本該有的任何一種品性,除了她是女人這一生理特征外。
對于凱蒂,她從來不曾進行過正確的指導和勸說,而只是一次次地責備凱蒂,說她在外面和男孩子玩耍是“像個黑女人那樣……犯賤”。她說凱蒂“做夢也沒有想到會讓自己賤到這樣的地步”。[4]118在凱蒂失去貞操后,她甚至穿上黑衣服、披上面紗,表示失去貞操的女兒跟死了一樣。她不顧女兒的感情,為她找了個富有但品德不端的男人做丈夫,將凱蒂推出家門,以此推卸自己做母親的責任,維護康普生家族那高貴而又純潔的血統(tǒng)。當凱蒂被丈夫拋棄后,康普生夫人沒有對凱蒂表現(xiàn)出絲毫的母愛,她不許凱蒂回家,不許凱蒂和女兒小昆丁見面,甚至不讓家里人提到凱蒂的名字??梢哉f,在女兒凱蒂身上,她完全沒有盡到一個母親應盡的職責。
對于班吉,康普森夫人展示的是她徹頭徹尾的自私自利的性格。兒子班吉最初取名毛萊,源自她弟弟的名字,但在她發(fā)現(xiàn)兒子班吉是個癡呆兒之后,她認為讓班吉按她弟弟的名字取名有損她的形象,于是將其改名為班吉明,以切斷自己和癡呆兒子的關(guān)系。凱蒂出嫁以后,癡呆兒班吉曾誤把放學路過的女生當做是自己的姐姐并去追趕她們??灯丈蛉苏J為班吉這樣下去有損康普生家族的聲譽,于是和杰生共謀之后,將班吉閹割,之后又把班吉送進了瘋?cè)嗽?,從而使班吉徹底在眼前消失?/p>
對于昆丁,她一直帶有一種歧視的態(tài)度。這可從昆丁的言行得到證實。昆丁在自殺前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母親我就可以說母親啊母親。”[4]177在昆丁看來,盡管康普生夫人是他的生身母親,但他在她身上無法獲得任何的母愛,母親雖然存在,但這樣的母親跟死去了沒有什么區(qū)別。
小說中的杰生是一個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人,他心中充滿怨恨,他恨所有人,恨周圍的一切,甚至連鴿子和麻雀也恨。然而,康普生夫人卻偏偏喜歡這樣一個沒有理性的、有著強烈復仇心的兒子。正如她自己說的,“除了杰生,其他的孩子都不是我的親骨肉……與我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盵4]118可以這么說,在杰生身上,康普森夫人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杰生的所作所為,能讓康普森夫人產(chǎn)生共鳴。但是她卻沒有把家庭的大權(quán)交給他掌握。她不愛自己的丈夫和兒女,因此也得不到他們的愛。她只能是一個冷酷、虛榮、自私自利的女人,而沒法成為一位有仁慈、博愛之心的母親。
康普森家族本就是美國南方歷史性變化的一個縮影,以康普森先生為首的家族男人都忠實地擁護南方婦女觀,是男權(quán)主義的代表。而凱蒂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自然也就受到南方社會和傳統(tǒng)觀念的制約和影響。凱蒂的首度出現(xiàn)向我們展示的是她的清純、善良,可以說,在福克納筆下她是一個完美的女性。因為她對周邊的人充滿同情,她熱愛自己的生活,甚至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對于生活中向弟弟班吉那樣的弱者,她傳遞的是無私的愛??灯丈彝ナ且粋€沒有長輩愛的家庭,康普森先生除了整日酗酒別的什么事也不管,而康普森太太除了每天的裝病和抱怨似乎其余的事情都與自己無關(guān)。這樣,面對白癡班吉,凱蒂既是姐姐,也是母親,她的愛是班吉的全部;而面對杰生和昆丁,雖然他們挑剔,雖然他們冷漠甚至無情,凱蒂還是用自己無私的愛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希望,像一盞明燈,給了他們勇氣,賦予他們生活以意義。對于父親的無能,她沒有抱怨,默默地照顧著這個家;對于母親的苛刻,她逆來順受,承擔著超乎自己所能的責任;對待女仆迪爾西,她尊重、同情,認為黑人與白人應該是平等的。
在某種意義上,凱蒂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家人或為了家族而活著。在她被驅(qū)逐出家之后,小女兒留下來跟杰生生活,但她仍一直關(guān)心著小昆丁的成長,努力滿足她的各種需求,并經(jīng)常想盡各種辦法甚至給杰生一些錢來要求杰生告訴她有關(guān)小昆丁的情況。為了撫養(yǎng)小昆丁,她墮落為妓女,出賣自己的肉體來換取血汗錢。她的一生,從年少時為兄弟、為父母犧牲到中青年時淪落為妓女為女兒犧牲,卻在最后未能盡到一個母親應盡的職責:開導小昆丁、教育小昆丁遠離歧途,培養(yǎng)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與其說她是一位母親,不如說她是一位管家、一位保姆。
??思{說過:“迪爾西是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因為她勇敢、大膽、豪爽、溫存、誠實。她比我勇敢得多,也豪爽得多。”[5]487在??思{筆下,迪爾西正直、誠實、勇敢。即便是康普森家的仆人,為了給白癡班吉慶生,她自己花錢買蛋糕;當自己的孩子勒斯特招惹班吉哭鬧不止時,她會嚴厲地批評勒斯特:“‘這回可讓我看見了?!多?,我可看見你了’。她把勒斯特從屋角里拖出來,使勁搖晃他。‘你沒干什么事招惹他,是不是啊。你就等著你爹回來吧。但愿我跟過去一樣年輕,那我就能把你治得光剩下半條命了。我一定要把你鎖進地窖,不讓你今天晚上去看演出。我一定要這樣干’?!盵6]109每當杰生欺負小昆丁時,她都會挺身而出,敢于同杰生的惡行作斗爭,表現(xiàn)出了她的勇氣和正確的是非觀?!澳憔蜕僬f兩句吧,杰生,迪爾西說。她走過去用胳膊摟住昆丁??熳拢瑢氊悆?,迪爾西說。他應該感到害臊才是,把所有跟你沒關(guān)系的壞事都算在你的賬上。”[6]122她作為仆人,迪爾西是忠心的;作為一名女性,她為孩子們付出自己慈愛與關(guān)心的同時,也向他們展示了自己作為家長的威嚴。她的這些優(yōu)良品質(zhì)正是一位母親所應該具備的,毫無疑問,她是一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善良的母親。
在整個故事發(fā)展過程中,作者主要有三次用到了“樹”這個富含象征意義的形象。在凱蒂年幼時,在奶奶去世后,凱蒂爬到樹上去查探奶奶房中的情形,窺見了她不應當看見的東西。這里樹的意象不亞于一個指引者,帶著凱蒂探索自己所不曾認知的世界,使其好奇心得到滿足;而“樹的香味”在班吉看來,正是從小便熟悉的凱蒂身上的味道,正是這種母愛般的味道呵護著弱小的他,為他營造了一個安靜而祥和的世界;而小昆丁從“那間房的窗子里爬出來,爬到了樹上……一點點往下落,接著那黑影(即小昆?。╇x開了樹,我們看見它穿過草地。這以后我們就看不見它了”。[6]125這里,我們不難理解,正是在這棵樹的幫助下,小昆丁離開了無情、冷漠的杰生舅舅,離開了自己所謂的家,去探索屬于自己的世界,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在凱蒂的童年回憶中,還是在班吉“空心人”般的頭腦里,又或是在小昆丁的世界里,“樹”給了她們本該得到的指引、關(guān)愛和支持。
縱觀??思{的整個創(chuàng)作,婦女人物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關(guān)于婦女的觀點全面、深刻地表現(xiàn)在對這些人物的塑造中?!缎鷩W與騷動》在福克納筆下本就是“兩個女人的悲劇”,在塑造凱蒂和小昆丁這兩個悲劇女性的同時,康普森夫人、女仆迪爾西以及小說中不容忽視的“樹”的形象都引發(fā)了讀者的深思。她們除了陰性特征外,或多或少地給讀者們留下母親形象的折射:自私自利的康普森夫人是不稱職母親的代表;命運多舛的凱蒂向我們展示了管家、保姆式的母性形象,或者說她“母親”得不徹底;女仆迪爾西在自己的言行中流露了慈愛、威嚴等一系列傳統(tǒng)母親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性;而故事中的“樹”也以凱蒂的指引者、班吉的呵護神、小昆丁的支持者等形象向我們詮釋了一種不可替代的母愛,是愛和奉獻的化身。
[1]李文俊.福克納評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2]肖明翰.矛盾與困惑:??思{對黑人形象的塑造[J].外國文學評論,1992(4).
[3]肖明翰.大家族的沒落——??思{和巴金家庭小說比較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威廉·??思{.喧嘩與騷動[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5]李萬鈞.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487.
[6]陶潔.福克納作品精粹[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