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棟,陳治林,譚榮平,沈建鋒,周 慎
(金壇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金壇 213200)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的一種炎癥性、退行性、增生性病變,頸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行有效防治是目前缺血性腦血管病研究的熱點,也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2月—2012年6月,筆者觀察了天丹通絡(luò)膠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腦梗死提供指導(dǎo)依據(jù)。
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選擇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患者9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43~81歲,平均(62.4+5.9)歲。對照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44~80歲,平均(63.1±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2]中腦梗死的診斷要點,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血脂異常的診斷按照《血脂異常防治建議》[3]標準。
肝功能損害,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正常值2倍者;嚴重腎功能損害(肌酐≥160 μmol/L)者;急性手術(shù)創(chuàng)傷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伴有可能影響磷酸肌酸激酶(CK)的疾病,如惡性腫瘤、肌肉骨骼疾病者。
兩組均給予以下腦梗死治療方案:控制血壓、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腦水腫、控制血糖及康復(fù)治療。治療組加服天丹通絡(luò)膠囊(由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02209),5 粒/次,3 次/d,口服;對照組加服辛伐他汀(由默沙東公司生產(chǎn),批號9367)20 mg/次,1 次/d,睡前口服。
兩組均以12周為1個療程,治療1,2,4個療程后分別判定療效。
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2,4個療程時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計算動脈硬化指數(shù)(AIP)[4],公式為 AIP=log(TG/HDL-C);經(jīng)頸動脈彩超檢測頸動脈斑塊積分,斑塊積分采用Crouse積分[5]法:分別統(tǒng)計各個孤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最大厚度進行相加,而得出該斑塊積分,每例兩側(cè)頸動脈斑塊之和為該例斑塊總積分。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6]判定兩組治療前和治療1,2,4個療程時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C、TG、HDL-C、LDL-C及AIP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積分值對比±s
注: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組 48 4.81±1.69 4.11±1.96 4.01 ±1.12** 3.51±1.14**對照組 48 4.83 ±1.84 4.26 ±1.34 4.15 ±1.01* 3.76 ±1.28**
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對比分,±s
注: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對比,##P<0.01,#P<0.05。
頸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梗死的機制包括:粥樣硬化斑塊不斷增大,直接阻塞血管;斑塊不穩(wěn)定、破裂,破裂的斑塊阻塞遠端血管;破裂或未破裂斑塊表面粗糙,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血栓;狹窄的頸動脈使遠處組織灌注壓下降,導(dǎo)致分水嶺區(qū)供血不足,形成邊緣帶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因此,穩(wěn)定粥樣硬化斑塊、調(diào)脂是治療腦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脂血癥屬中醫(yī)學(xué)“痰濁”“血瘀”范疇。中醫(yī)學(xué)認為:血脂為膏脂之屬,其代謝有賴于臟腑的氣化作用。明代張景岳曰:“痰之化無不在脾?!碧斓ねńj(luò)膠囊成分為川芎、豨薟草、丹參、水蛭、天麻、石菖蒲、牛膝、槐米、牛黃、黃芪,全方共奏益氣活血、化痰通絡(luò)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6-8]證實:丹參、黃芪、牛黃均有降脂作用;川芎的主要成分川芎嗪,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和解聚、改善微循環(huán)、活血化瘀、抗氧化、抑制自由基等作用;丹參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增加血流量、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產(chǎn)生等作用。本研究顯示:天丹通絡(luò)膠囊治療伴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腦梗死患者,血漿致AIP、頸動脈斑塊Crous積分均比治療前有明顯降低,療效與辛伐他汀差別對比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但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和應(yīng)用。
[1]夏炳蘭,陳勇.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研究[J].臨床神經(jīng)病學(xué)雜志,2008,21(2):108-110.
[2]中華神經(jīng)科學(xué)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3]方圻,王鐘林,寧田海,等.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5.
[4]Dobiasova M.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log(triglycerides/HDI-Chol-estero1)]: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Clin Chem,2004,50(7):1113.
[5]Crouse JR,Harpold GH,Kah FR,et al.Evalu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for extracranl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J].Stroke,1986,17(4):270-274.
[6]高學(xué)敏.中藥學(xué)[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376-503.
[7]趙玉清.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藥理毒理研究綜述[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7):1780-1781.
[8]羅玉敏,高利,李寧,等.辨證應(yīng)用丹參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炎癥細胞因子變化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09,16(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