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明 袁莉 鄧仁麗 楊曉敏 李江旭 黃澤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病,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和生活質量。我國目前約有4000多萬人罹患COPD,每年超過100萬人死于COPD,致殘人數(shù)約500~1000萬,COPD已居我國疾病負擔的首位[1]。目前COPD無特效治療方法,健康教育是COPD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2]。健康教育雖然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因教育管理系統(tǒng)性不強,方式單一,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防治知識知之甚少,缺乏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導致對健康行為的依從性差。為此,筆者運用多形式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老年COPD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11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76例,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標準[2],年齡≥60歲,小學及以文化上,意識清醒,能進行一般交流,無嚴重的心肺疾患急性發(fā)病期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無肢體嚴重殘疾及精神病史者。根據(jù)入院時間的先后分為試驗組40例,男36例,女4例,平均(68.83±7.35)歲;對照組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69.12±7.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試驗組方法 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預前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吸煙與戒煙、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影響因素。根據(jù)評估結果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多形式健康教育計劃如下:(1)講座教育。應用多媒體每周1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COPD防控知識,特別是吸煙的危害性與戒煙方法。(2)技能訓練。應用圖片、護士示范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培訓。(3)個體化教育。對接受能力差、有焦慮情緒的患者采取“一對一”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同時讓患者家屬參與呼吸功能鍛煉培訓,通過醫(yī)護及家屬的共同努力幫助患者樹立堅持呼吸功能鍛煉的信心。(4)健康教育手冊。編寫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冊及便攜式呼吸功能鍛煉卡片發(fā)放給患者,方便患者自我學習。(5)網(wǎng)絡學習。對能上網(wǎng)的患者提供COPD健康知識網(wǎng)址,指導上網(wǎng)學習。(6)經(jīng)驗交流。組織教育后健康行為好的患者進行經(jīng)驗介紹,發(fā)揮患者的角色榜樣作用[3]。(7)出院隨訪。將患者分為兩組,由兩名研究人員各負責一組進行每兩周一次的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及健康行為依從性,評價教育效果,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指導與強化教育,接受患者咨詢,解答患者問題,并做好記錄。
1.2.2 對照組方法 患者在住院期間為其提供以口頭宣教為主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出院后隨訪方式與試驗組相同,內容為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不進行任何指導。
1.3 評價方法 應用查閱文獻和聽取專家建議設計的問卷進行評價。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第二部分為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由研究人員統(tǒng)一講解問卷填寫的目的和要求。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 8.20版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發(fā)放問卷76份;干預6月后試驗組有5例患者聯(lián)系不上失訪,剩余35例患者發(fā)放問卷35份,對照組有1名患者死亡,5名患者聯(lián)系不上失訪,剩余30例患者發(fā)放問卷30份。所發(fā)問卷全部收回、有效。
2.1 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吸煙、家庭支持及焦慮情緒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兩組吸煙、家庭支持、焦慮情緒比較例(%)
2.2 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與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 例(%)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與肺部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2-3]。2000年我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COPD在中國的主要致死病因中排第三位,仍是危害我國公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COPD患者大多數(shù)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低,對健康行為的依從性差,多合并有情緒和心理等方面的變化[5-7]。本組結果顯示:有66.27%的患者從不進行呼吸功能鍛煉,48.68%(37/76)的患者在吸煙。家庭對患者的支持率僅為64.47%(49/76),有34.21%(26/76)的患者有焦慮情緒。而呼吸功能鍛煉能改善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和患者的缺氧情況,減輕COPD患者的癥狀,增強體質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質量[8-9]?;颊邔膊≈R的了解是COPD防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健康教育是患者了解健康知識、獲得健康行為的重要途徑。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患者行為的轉變。目前健康教育多以口頭宣教為主,而老年COPD患者因年齡大、記憶力減退、接受能力差等原因,對宣教內容不易掌握,對疾病的危害性、嚴重性了解不清楚,導致患者對健康行為的依從性差。為此,本研究針對老年COPD患者的特點運用多形式、系統(tǒng)化與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10],幫助患者了解COPD的健康知識,認識戒煙在COPD防治中的重要性。了解健康行為對維持病情穩(wěn)定、提高生活質量的好處。在患者住院期間培訓患者及家屬掌握戒煙、呼吸功能鍛煉、監(jiān)測病情、情緒調節(jié),藥物治療、飲食管理的知識與技能。在患者出院后由專人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及健康行為執(zhí)行情況,及時解決存在問題,指導家屬管理、鼓勵和支持患者,幫助患者克服障礙,緩解焦慮情緒,樹立信念與信心,堅持戒煙與呼吸功能鍛煉等健康行為,促進生活質量的改善。經(jīng)過6個月的干預,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家庭支持、吸煙情況及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多形式健康教育可緩解老年COPD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家庭支持率,降低吸煙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
[1]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7,176(8):753-760.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辛紅菊,趙立華,趙潔.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慮狀態(tài)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5):394-395.
[4]鐘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5):321-322.
[5]徐曉梅,楊萍.對80例COPD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調查[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8,34(1):61-63.
[6]黃仕明,袁莉,李江旭,等.COPD患者疾病知識認知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4):124-125.
[7]王明航,李建生,余學慶,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結局指標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1943-11947.
[8]曾雪峰,王曉霞,李凱,等.呼吸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9):1318-1319.
[9]周玉蘭,劉樞曉,米繼民.呼吸肌功能鍛煉及心理護理對COPD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61-363.
[10]黃仕明,袁莉,李江旭,等.COPD患者健康知識認知與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及策略[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2):79-80.